《最后一次讲演》课题研究课

naivety
创建于2023-07-10
阅读 2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5月11日,陈睿凝老师进行了《最后一次讲演》小课题研究课。

教学实践

一、课前研讨确定方向

    《最后一次讲演》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活动·探究”为主题,围绕“演讲”设置三项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

    在开始本课的教学设计前,我首先思考了这三个问题:对于这篇时代感较强的演讲稿,我该怎么教?教给学生什么?本单元的名称加上了“活动·探究”四个字,有怎样的意义?对教学有怎样的影响?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能够带给学生怎样的思考和启发?

带着以上问题,我开始进行本课“教”与“学”的思考和预设,并与师父郑老师进行多次的沟通和修改,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围绕“学生的演讲体验”展开。在我们语文实际应用生活中,演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文的学习素养最终还是要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来呈现。因此,本节课以活动为依托,旨在提升学生文字感悟与演讲表达的能力,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学从来都是创造,给每堂课以生命的启迪、语言文字的养料和思维的哺育,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课堂实践落实目标

    1.课堂导入。

    (1)旧知导入。

    结合七年级所学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切入本课,跟随文章一同亲临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现场。

    (2)了解背景。

    由课题“最后一次”引入,为学生普及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时代背景。

    2.任务群教学的集中体现。

    (1)任务一:初识演讲,把握内容。

    在把握演讲的主要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这篇演讲词情感色彩浓烈、爱憎分明的特点。

    (2)任务二:诵读演讲,品味语言。

    五分钟的自由诵读后,就是各小组的激情展示。在朗读的过程中,清晰地感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对情感的体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体现学生的文本理解感知能力,也是对学生表现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验。

    (3)任务三:模拟演讲,提升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学生演讲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课堂的尾声,进行本课最后一项任务——模拟真实的演讲现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课后作业

    不同的演讲,面对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此环节旨在实现以“一篇课文”带动“一类文章”,由“扶”到“放”,课后请学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演讲词的呈现角度,自主阅读第四单元的其它三篇演讲词,完成表格。

研究探讨

针对“任务群教学对于文本阅读与表达的促发”这一思考,选取了部编本八下教材中的《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

    部编本八下语文第四单元是关于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分为三个任务单。本节课则是专门针对任务一“学习演讲词”来设计的。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进行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本节课于细微处见真情,通过抓住文字、语调、句式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诵读中品悟讲演的魅力,让身处和平时代的孩子们身临其境,跨越时空,和闻一多先生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碰撞。

阅读 2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