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笔礼”是古代对少儿开始十字洗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
2023年7月7日,我们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举行昆明市第十幼儿园大班毕业庆典国学篇——启蒙“开笔礼”仪式。开笔礼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打造了良好的氛围,为礼仪养成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一仪式,做好科学入学准备,准备增强幼儿情感教育,学会感恩,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并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我今天我们结合时代特点,古为今用、古今结合,创新地举行开笔礼仪式,目的是想通过庄重的仪式,让即将入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真正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以此激励他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尊师孝亲,同时又希望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伴随着德音雅乐,引导蒙童开笔启蒙、慧悦人生。盥手礼的意义在于净手静心、去杂存精,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昆明市第十幼儿园杨冬梅园长的致辞,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也相信十幼的孩子们不会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在步入小学的新学期中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主持人请全体女孩子起立,右手压左手,俯身90度,然后起身,起身后手再放下。
主持人请全体男孩子起立,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微向上举、高度齐额,俯身约60度。
汉礼学习完毕,全体起立向孔夫子行礼,三鞠躬。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蒙童之学,始于衣冠,后明事理。
小朋友们互正衣冠
教师为小朋友正衣冠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精心照顾了孩子们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接下来,学童门心怀感恩,向老师们行鞠躬礼!
在古代,学童入学时,都会由启蒙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的额头正中点上一颗暗红色的朱砂痣,“痣”同智慧的“智”,以示启智通灵,点朱砂又称“开天眼”。
老师们为学童点朱砂聪明痣。
一点朱砂入心房,心明眼亮开吉祥,妙笔诗书传家久,状元及第花满堂。
一颗颗红痣,寄托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祝福孩子们从此聪明智慧、奋发图强。
一颗颗红痣,饱含父母师长的深深情谊,期盼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一颗颗红痣,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凝结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悠悠情结,点点红光定会托起一轮火红的朝阳,让孩子们的人生绽放得更加灿烂辉煌,希望孩子们从今天起、从现在起,耳聪目明,好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爱学习、有智慧的人。
古代的读书人要到学宫去考取功名,他们在进入学宫时,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
小朋友们也要从小立下志向,促使自己努力学习,今天我们也要通过“击鼓明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的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杨园长击鼓三通,表示学童从此启蒙、告别蒙昧,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文化、掌握知识。
一通鼓,孝敬父母、情深意厚。
二通鼓,尊敬师长、学习勤苦。
三通鼓,继承传统、为国为民。
学童们有序排队,依次击鼓三通,并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
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他们手持鼓棒,带着好奇、更带着心里对知识的渴望,庄严而神圣地敲起大鼓,每一声震天洪亮的鼓声都孕育着一个崭新的希望,我们坚信所有的理想都会开花结果!
“亲其师信其道”,学童为了感激老师们带给他们无穷的知识,几位幼儿代表向前给老师们敬茶。全体幼儿起立,向老师们鞠躬,感谢老师教诲之恩。
借着本次开笔典礼,我们即将教孩子写下这一撇一捺最简单的“人”字,也是在传承者人生中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愿孩子们将这“工整写字、方正做人”的教诲,深深印于脑海中,无论今后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都能做一个“头顶天、脚踏地、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杨园长范写“人”字。
家长与孩子同写“人”字。
家长们坐到幼儿的椅子上,幼儿面对父母,向自己的父母敬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尽管今天的开笔礼已经接近尾声,但却是孩子们开始学习、走向成功的起点,愿今天的开笔礼能够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更愿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