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一首好听的歌曲引发了小朋友们对萝卜的强烈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小朋友们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推动下,本次我们围绕开展关于“胡萝卜”的班本课程实践。一起来了一场“胡萝卜探索之旅”。 胡萝卜,在菜场、超市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但是小朋友对萝卜普遍都有抵触心理,不爱吃甚至不喜欢它的味道。因此,此课程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的主题目标,通过开展这个课程活动,可以让幼儿多方面了解萝卜,从而养成不挑食、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依托《指南》中的要求,我们以种植为载体,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主发现问题,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来源于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如果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了,那么幼儿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对其以后的学习与发展的帮助会很大。所以说探究能力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基于幼儿的兴趣,结合种植活动,一场与萝卜邂逅的故事开始了。
一次种植计划……
恰逢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种植园播种活动,那种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并在餐后记录自己想种植的东西。老师们通过翻阅孩子们的种植记录,选出了较多想种植的几样东西,并通过投票的方式,最终选择了胡萝卜进行种植。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在参与种植活动中,萌发初步的探究欲望和责任意识。
2.通过测量、空间感知、写作等方面的经验活动,在观察、劳动中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3.多感官参与丰富的主题活动,体验与和胡萝卜互动游戏的快乐。
(一)确定种植计划—团讨、投票
孩子们通过团体讨论、投票的方式最终选择了胡萝卜进行种植。
(二)种植方式有哪些?
在投票后,孩子们先对种植方式进行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帮助孩子梳理好种植方式后,孩子们进行选择。
(三)胡萝卜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在选择完后,孩子们对胡萝卜的生长过程做一个初步的了解,更好的辅助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感受胡萝卜的变化。
(四)胡萝卜生长需要什么?
孩子们对胡萝卜的种植进需要什么进行了猜想,最后教师利用网络搜索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胡萝卜种植所需的营养素,并对胡萝卜的种子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多感官参与的方式,了解了胡萝卜种子的外形特征。
(五)认识胡萝卜的种子
1.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胡萝卜的种子椭圆的,很粗糙,干干的,还有条纹,是褐色的,很小颗等特点。
(六)播种
行动:
孩子们带上种子和期望,将胡萝卜小小的种子播种到土里。
问题:胡萝卜怎么了?
胡萝卜的土培和水培组开始了自己的观察,可是就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许多问题:1.水培的胡萝卜发霉了;2.土培的胡萝卜长不大了。
解决:
拯救胡萝卜。孩子们给胡萝卜换水箱,换干净的水,土培组的孩子们去到种植园,进行拔草舍弃,以便给胡萝卜充分的突然营养,并每天给胡萝卜浇水。
(一)探究胡萝卜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
胡萝卜的生长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胡萝卜的一些特征,于是老师们提前找来了胡萝卜给孩子们进行观察。
第一次探究:胡萝卜的整体观察
1.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胡萝卜的外形是圆圆的、长长的,是橙色的。
2.通过集体教学孩子们知道了胡萝卜由叶子,身上还有白色的须须。
第二次探究:胡萝卜的切面、削皮
孩子们通过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多感官感受到了胡萝卜切面和削皮后的样子,原来胡萝卜是有皮的。
第三次探究:生吃体验
孩子们大胆尝试,吃完胡萝卜,孩子们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胡萝卜吃其拉是甜甜的,有的小朋友说胡萝卜不好吃,有股奇怪的味道,有的说,我觉得不好吃但是也要吃一点,因为这儿奇怪的味道就是卫生的味道吧,是很有营养的。
(二)胡萝卜的沉浮实验
孩子们对胡萝卜的探索兴趣,我们一起参与了一次胡萝卜的沉浮试验,教师提供工具给孩子们进行实验,孩子们都觉得胡萝卜一定是沉下去的,那有很么办法可以浮起来呢?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原来放很多的盐就会增大浮力,插上吸管也可以增大浮力,这样胡萝卜就能浮起来了。
(一)胡萝卜扎染
探究一:了解扎染艺术和过程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了解了扎染的过程。原来,扎染就是把布用绳子扎起来,用颜料染上去,就会有很多漂亮的花纹。
探究二:胡萝卜扎染体验(胡萝卜扎染需要哪些步骤呢?)
第一步:切块榨汁;第二步:过滤胡萝卜渣;第三步:洗布;第四步:捆绑;第五步:浸染;第六步:晾晒
环境浸润
完成的扎染作品,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布置教室,美化班级环境。
(二)其他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多领域的集体教学:音乐 《拔萝卜》、绘本故事《萝卜回来了》、画萝卜、萝卜闯关、胡萝卜的种子、拓展常见的萝卜《各种各样的萝卜》。
其中《胡萝卜的种子》是孩子在胡萝卜生长过程中发现了胡萝卜一直长不大,于是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观察,不轻言放弃,我们安排了此次教学活动。
种植前期,胡萝卜一直没有发芽,而且气温忽高忽低的,几乎都认为这些种子已经不会发芽了,种子却冒了出来,那刻有一种收获的喜悦。
《胡萝卜的种子》主要描绘了一个小男孩种了一颗胡萝卜的种子,他每天都会为它浇水除草。几天后,种子还是没有发芽,他的爸爸妈妈和哥哥都说不会发芽了,但小男孩依旧坚持为它浇水拔草,不久之后胡萝卜的种子真的发了芽,并长成了一根很大的胡萝卜……
通过绘本,鼓励孩子们再等一等......
(一)胡萝卜鸡蛋饼—家长助教
(二)自制萝卜干
(三)腌萝卜
最后我们将胡萝卜的生长过程梳理,最后形成一个生长故事:
我们一起在春天播下小小的种子,就像在春天守候一份期望.我们在春末初夏看到小小的萝卜苗绿了整片种植园,孩子们激动地和萝卜们打招呼,我们一起等啊等,等了好久......
👶🏻:老师,萝卜到底长出来了吗?
👩🏻:拔一个看看吧?
👶🏻:萝卜怎么这么小呀?
👩🏻黄老师和我们说,胡萝卜种的太密了,土壤的营养可不够分啦,那怎么办呢?
👩🏻或许我们可以再拔掉一些叶子吧?
我们一起等啊等,又等了好久......
一直等到好热好热的夏天。
👧🏻:老师,萝卜长大了吗?
👩🏻:那再拔一个看看吧?
👧🏻:萝卜长大了!
好长好长的时间,萝卜只长大了一点点。
👧🏻👶🏻:老师,萝卜长出来了,但是没有店里买来的那么大。
👧🏻:它还会长大吗?
👩🏻:应该会的吧,只要你们照顾好它。
👩🏻:那我们多摘一点,给剩下的萝卜腾出更多的地方长大吧!
于是,萝卜进行了第一次采摘,
👶🏻👧🏻:老师,摘下来的萝卜可以给我们带回家吗?
👩🏻:当然可以啦
摘下来的宝贝萝卜都干嘛了呢?群里家长们热络的聊着……
有的直接生吃了,有的回家变成主食,还有的带回家继续种到了土里......
还有的呢,不知道,它可能静静在家陪伴着小朋友......
经历了春夏,胡萝卜从这样变成了这样
孩子呵护它长大,它也陪伴着他们长大。
👧🏻👶🏻但是老师,它们还会长大吗?
👩🏻一定会的,只要你照顾好它。
一、改变--参与的主动权归还幼儿
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教师应结合主题活动,充分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点,归还幼儿游戏的主动权,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及宽松的游戏氛围,在老师适宜的指导与评价下,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动力。在农场活动中,把照顾萝卜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农场游戏中体验到自主、自信、自由,最后,比一比谁的萝卜最大,让幼儿的成就感瞬间提升,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责任。
二、跟随--将主题内容引向深入
(一)跟随冲突,支持孩子尝试。对于萝卜是否真的长大了,该不该拔,孩子们的想法不一致。教师组织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理由,有的孩子坚持要拔,因为萝卜看上去已经很大了;有的孩子反对,担心拨出来后发现萝卜还小,就浪费了。这时,有孩子提出办法:可以先拔几个试试。该拔哪个?孩子们又犹豫了。这时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到家里的萝卜地里去观察,也可以询问有经验的家长。第二天孩子们就将自己的发现带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终于发现成熟的萝卜的特点是:萝卜的株长得高,叶子也很大,萝卜的“头”从泥里“冒”出来。有了这些经验,孩子们顺利从地里选择了一些目标拔了出来。
(二)跟随兴趣,让孩子按需发展。萝卜长得快,拨出来的萝卜越来越多,这么多的萝卜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提出想法,“可以拌萝卜丝、做腌萝卜”,于是孩子们体验了制作腌萝卜。孩子们在活动中切一切、闻一闻、看一看、腌一态,六这些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提高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次本班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了解了萝卜的基本特征,学习了基本的种植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了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探索、思考,感受了收获的喜悦。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过:“教育活动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
1.做真实的课程。教师要谨记课程是孩子的课程,只有尊重孩子真实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孩子才能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发展。
2.跟随孩子的脚步。在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跟随,始终把孩子放在课程的主体位置,保持自己的节奏和孩子一致,并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这样教师的感受和洞察力才会丰富并细腻起来,才能发现适合孩子的有意思的课程。
3.尝试改变课程思路。如果教师总是按照习惯做事,那课程永远没有调整和优化的可能。相似的一件事,教师可以换一种思路或方式,就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4.明确课程建构的来源与目标。在建构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并不是遥远的事,课程建构来源于幼儿身处的环境、幼儿的兴趣和问题,来你了汉西之间的随机谈话。而课程建构的目标则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保护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与热爱的情感,让孩子有丰富的感受和内心世界。
课程就在见身边,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机会,不断发掘幼儿的潜能,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参与到活动中,在实践探索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