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由沈世红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学校差异化发展与学生个体化教育”的专题讲座。沈世红,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长期在中学和教育科研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部及省规划课题研究,出版教育专著1本,发表论文6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余篇。
沈老师以“学校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初中教师应该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学科管理的问?”三个问题导入,提出了新课标下的初中教学新视角。初中教学必须具备三重境界:1、教学技术优化——教师层面;2、学习方式变革——教学层面;3、教育流程再造——教育层面。我们要从原点再出发,再造学校教学。通过对初初中教学的观察,发现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结构的弊端;二、教学问题的弊端;三、教学实施的弊端。从而要求初中教师更新观念,倾听课堂教学改革的专家呼声。
针对以上问题,沈老师提出了学校差异发展和学生个性化教育两个观点。
一是学校差异化发展:从均衡到特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以及传统中学发展的忧隐,沈老师提出了学校差异化发展的路径:内涵建设。
接着沈老师又以江苏高品质学校建设为例,让我们认识到今天的学校已经不是原来的“学校”,今天的学校更注重追求四个方面:课堂品质——提供“适合教育”的场域;课程需要——推动“多元学习”的平台;学科理解——融通“核心素养”的媒介;学习改革——发现“真实发生”的载体。今天的课堂已经不是原来的“课堂”;今天的学习已经不是原来的“学习”;今天的教学已经不是原来的教学:时至今日,教学经历了五种不同形式:非情景化学习——教师教室演示式学习——学生验证式学习——信息技术介入式学习——创新性学习。
二是学校个别化教育:从优势到底线。
没有学生的差异,就没有教育的发生。沈老师提出:个别化成长首先是一种选择,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人的成长有三种模式:常规式成长;竞争式成长;超越式成长(尖子生的成长模式)。因此,学生的成长是可以设计的。
为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育者首先要精准了解学生:科技与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育;其次要以智慧指导学生:发现和解决教育的真问题。
个别化,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优秀学生的九大学习品质:一、自我约束,以学为先。二、善用零时,规划学习。三、提前计划,注重条理。四、拓展视野,阅读有方。五、日清周结,合理安排。六、听写结合,善作笔记。七、勤于思考,习惯优良。八、同伴互助,团队学习(铁三角型学习团队)。九、自我调控,适度超越。
成为尖子生的方法:课堂至上;计划之上;效率至上;反思至上;冷静至上;习惯至上。
三、学习自主化发生:从愿景到现实。
通过新评价和新课标研究推动初中“教学实践创新”和“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迅速找到初中教学改进的切入点。关注课标的逆向传递。注重“六个关注”:关注考试评价,“新评价”带来的“新挑战”——寻找学科教学的“后发”优势;关注承接: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关注课程“渡人”的有效途径;关注变化:学校的教学结构问题(从大单元到跨学科)学科观念——提炼学科大观念——指向大单元——内容整合;关注过程:初中新课程实施的别样观察;关注路径:初中课堂的革命。学生从能够知道答案到能够提出问题;从理解老师的意思到能够概括抽象问题本质;从能够完成作业到能够寻找课题;从能够汲取知识到能够创生知识;从能够专注学习到能够跨学科学习。
路在何方:探寻初中教学改革突破的路径。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思考)——教育的逻辑起点;让学生尽快独立(学会学习)——教学的第一定律;让学生承担责任(学会自主)——教育的奇迹之源。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
初中课堂变革:明晰自己的教育站位。到位而不越位:课堂是着力点——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课程是关键点——教师站在课程的中央;课改是切换点——校长站在课改的中央。抓观念——让观念的变革成为一种教育信仰!抓关键:深度变革初中课堂——“模型”。
通过差异化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教育,沈学校老师认为学校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同时,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培训是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是自我挑战与突破的开始,也是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把所学到的理念、知识、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把我们的育人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无限风光就能揽之入怀!
撰写:黄微、陈莎、邓芳
指导:华关勇、朱辉
审核:刘晓芳、陈小玲
2023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