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企业领头人、创业能人、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他们,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扎根在桑植县这片红色沃土中的“小人物”,是无数乡村振兴工作者的缩影。每个“小人物”都是伟大时代的奋进者,他们共同怀揣着对乡村的美好愿景和对乡土的特殊情怀,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奋力书写。
2023年7月9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2210班的50名学生,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白族扎染传承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扎染工具的使用,扎染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同学们在白族老师的帮助下亲身体验扎染的乐趣,一件件新鲜出炉的扎染作品让同学们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座谈会上,桑植县白族乡乡长张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桑植绿色产业促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引导青少年多思考、多学习,吃透摸清基层工作的难点堵点。
桑植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既是野生娃娃鱼栖息地,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
大鲵俗称娃娃鱼,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肉质口感丰富。当同学们走访桑植大鲵产业时,发现张家界大鲵人工养殖已成产业化,而且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与推荐产品。
观看九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宣传片
探秘娃娃鱼的多功能应用
企业交流会
探索大鲵养殖环境
桑植产白茶已有700余年历史,尤以白茶最为出名。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桑植县把“桑植白茶”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利民产业,赋能桑植县乡村振兴发展。
来到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同学们了解了桑植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工厂结构、功能,并进行了白茶的加工与茶艺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对桑植的助农产业的认知。
白茶茶艺表演观看与体验
白茶饼的压制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桑植县洪家关村留下了厚重的红色底蕴和红色资源。
通过探访贺龙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碑与桑植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同学们对贺龙元帅的生平事迹与革命历程进一步增强了认知,并探索着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
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碑献花仪式
探访贺龙纪念馆
探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红色故事分享会
带着对先烈们的敬仰之心,同学们带领前往洪家关光荣院慰问看望了退伍老人,通过赠送生活物资、唱桑植民歌、打扫房间卫生等行动,向抗战老兵们表达敬佩之情,向贺晓英院长表达感谢之意。
从无人问津的小小粽叶到成长为上亿产值的支柱产业,粽叶产业的崛起,已成为桑植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成为革命老区焕发新貌的重要动力。
活动中,同学们深入粽叶种植基地,了解粽叶的种植环境,亲手采摘粽叶,体验采摘农户的不易。
采摘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了康华实业公司,深入探究粽叶从生产加工、冷冻保存到销售与创新的全过程。
同时根据采访得知,康华粽叶扶贫工厂的工人们大多都是贫困户和残疾人,在这里他们不仅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还找到了“生活的奔头”。残疾人名单上的一张张笑颜,浸透着的是康华的辛勤付出和产业担当。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来到田间地头,同学们进行了栽种红薯、搭建“一米菜园”、制作叶叶儿粑粑等劳动实践活动,直观感受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农民生活,亲身体会农民的不易和辛勤。
1921年至今的这一百来年里,一代又一代张家界人民在党的指引下,投身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之中,让张家界实现了“深闺人未识”到“名扬天下知”的沧桑巨变。
活动中,同学们除了了解张家界市近百年的红色历史发展外,还充分认识到了“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感受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地质变迁,领略多彩的地质科学文化和浓郁的自然科学景观。
结营仪式上,总负责人对本次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与表彰,每个班的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结营仪式后,大家纷纷表示,在桑植县五天四晚的农村调研实践,会成为同学们心中温馨的记忆,以后也将好好学习,增强本领,长大后回馈社会,不辜负老师们的期盼与嘱托。
通过本次五天四晚的农村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既对桑植县刘家坪乡的产业发展现状有了全面把握,也为后续提出有益有效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山水风光,桑植县的绿色产业与红色资源开发具备优质潜力,继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