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指南

汶上县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
创建于2023-07-09
阅读 12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编者按:七月流火,如火如荼。池塘初上,夏日鸣蝉也落满枝头。暑假如期而至,婆娑疏影下,微风将我们的脚步吹向何方?漫长的2023暑期即将来临,为丰富初中阶段学生的假期生活,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汶上县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制定课题,推出暑期研学指南,以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浩瀚宇宙中,时间是一条无限延伸的轴线,在各个时间节点上,曾涌现过无数灿烂的文明,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文明的实践,参观博物馆。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当然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全国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集合了各地的文化精髓。参观时就像翻阅一本活的教科书,是科普、教育的好地方。博物馆分为五层,共有四十八个展厅,展厅面积非常大,而且展品数量也很多。整个国博细细看下来至少需要一天,不仅是一场长知识的头脑风暴,单是一路走下来也是件很考验体力的事儿。

        进入博物馆后,直奔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这里的展品按照远古到明清时期的顺序排列,像一部中国通史。参观时记得从展厅北侧序厅的入口进入,这样可以从远古时期开始顺序浏览,不然就该从明清往回“穿越”了。

       在这里即使你对文物不太了解,也一定能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文物,比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鹰形陶鼎、红山文化玉龙、击鼓说唱陶俑、商周四羊方尊、西汉兵马俑彩俑、明万历太后凤冠等,精美程度堪称中华文明的精华,非常养眼。

       估计好多人有亲切感,作为仰韶文化经典所在的半坡文化,这就是伟大西安的起源,也是中国民族兴旺的起源,爱长安就爱它吧!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国家博物馆评价说:“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其设计巧妙,比例相宜,造型优美,形态逼真,制作精致,注重造型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至今仍是国内少见的珍品,是五千年前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同时,以陶鹰鼎为首的动物造型陶塑开启了商代鸟兽形青铜器造型之先河。”

       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陶鹰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陶鹰鼎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与其共出的物品还有十多件骨匕、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鹰鼎与它们放置于同一墓内,形式与众不同,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作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现有留存文物的早期文明,红山文化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他是我们的文化之光,尽管我可以跟大家说实话,红山文化现在保护相当不利,被黑社会把山都挖空了,没有希望进入世界遗产,但是这一玉龙已经可以将我国历史真正了提前了1000年。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典型的玉琮往往在四角雕刻兽面纹,在四边正中刻神人兽面纹。规整的造型、细腻的雕琢与威严的神像,使得玉琮具有一种庄重、神秘、肃穆之气。对玉琮用途的猜测目前不下20多种。一些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和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外表的神人兽面纹象征当时巫术活动情况。

       舞蹈者形象以单色平涂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组舞人绕盆一周形成圆圈,脚下的平行弦纹,像是荡漾的水波,小小陶盆宛如平静的池塘。欢乐的人群簇拥在池边载歌载舞,情绪欢快热烈,场面也很壮阔。关于舞蹈内容说法较多,有认为是远古时期氏族成员在举行狩猎归来的庆功会,跳着狩猎舞;也有认为是氏族成员装扮成氏族的图腾兽在进行图腾舞蹈,舞蹈者头上及身下的饰物,是人们为象征某种动物而戴的头饰和尾饰;更有认为是在进行祈求人口生殖繁盛和作物丰收的仪礼舞等。一般认为舞蹈图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在重大活动时群舞的热烈场面。

       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呆萌的鸮尊,出土于妇好墓。妇好,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位皇后,也是可以得其丈夫商王武丁千般宠爱的一位善始善终的一位皇后。生前,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武丁王的心,她怀孕了,生子了,出征了,武丁都让人占卜吉凶,并记载下来。妇好不仅仅是一位幸福的皇后,更是一位可以与武丁并肩战斗的皇后,她多次带兵出征,替武丁开疆拓土,保卫家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妇好墓更是集举国之力,奢侈的放入了很多青铜器,以前只知道有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今日乍见鸮尊,被它的精美所吸引,又被它的呆萌搞笑,有些角度看上去象只叼着奶嘴的小鸟,它会不会是当年被妇好宠爱的的一只宠物?

      杨家湾西汉彩陶兵马俑比秦兵马俑早发现9年,后者颜色脱落,前者仍颜色犹在,为什么呢。秦兵马俑是先烧制,然后进行彩绘,彩绘与俑结合不紧密,容易脱落,称其为彩绘陶器。汉兵马俑是先彩绘,再烧制,彩绘与俑结合更紧密,不易脱落,称其为彩陶。这批兵马俑守护的主人是谁呢?由于墓葬被盗掘的十分严重,专家并没有找到墓主人的归属。通过专家翻阅大量的史料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是西汉初期周勃或者周亚夫其中一人的墓葬,直至今日也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到底是谁的墓葬。

       说件形象生动搞笑的击鼓说唱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属于两汉时期东汉的文物,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汉朝初年,百业襄败,经济濒临崩溃。汉初统治阶级通过“文景之治”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至汉武帝时,国力大盛,经济的复苏繁荣,也给沉寂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雕塑创作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以说,两汉的雕塑艺术是中国古典石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后世的雕塑创作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奠定的。

       从《古代中国》出来,乘电梯来到位于三楼中央大厅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厅,青铜展的鼎也是博物馆的看点之一,尤其是司母戊鼎、圆鼎子龙鼎、以及内壁有近三百字的大盂鼎,浑厚而精湛,我国青铜时代出类拔萃的作品都集中在这里了。

       镇国重器后母戊鼎。我读中学的时候叫司母戊鼎。在金文中,“司”“后”是一个写法。当时考古学家分为两派,但是郭沫若觉得他是“司”,所以之前一直叫司母戊鼎。认为是祭祀母亲的鼎,但是后面发现了“妇好”墓,出土了后母辛鼎,大家才明白,原来那个字叫后。

后母辛:妇好,尚书中的傅说(yue)说的其实就是她的事迹。历史上的女将军、女军事家,武丁的妃子,曾率军队打败鬼方(史学家推测为灭了其他三大古国的雅利安人)、羌方、土方等地。

武丁:商代帝,子姓,名昭。历史上的武丁中兴就是说他,明君,有兴趣的可以百度。

武丁在历史上明确的三个王后, 后母戊 、后母辛 、后母葵 ,辛 :天干第8 ,葵:天干第10

后母戊鼎的前世今生,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请记得,当时他是金色的!!!!!!

       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相信周武王伐商纣王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是还有魅惑人的苏妲己。)下面是真实的历史:商代末年,即帝乙、帝辛(纣王)两代,曾长期与东南夷人部族发生战争,消耗了大量国力,也放松了对其他地区的控制。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分裂,纣王众叛亲离。此时,周武王姬发看到伐商时机已到,遂率军进抵牧野(今河南淇县南),距商都朝歌仅有70里之远。商纣王慌忙迎战,结果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关于商纣王的暴虐记录如酒池肉林、炮烙、杀比干基本上是战国开始添加的,所以不足为信)

       据《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清晨,正可与“利”青铜铭文语句“武王征商,唯甲子朝”互证。由此可知,《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有关记载为实录。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目前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早期的灯在使用时会冒出黑烟,而这盏灯就完美解决了困扰。在灯的内部,大雁和鱼里面都是空的,相互连通。点灯时,当时的人们在大雁肚子里面盛上水,油烟则通过鱼来收集,再从大雁的脖子传导到肚子里,最终吸附在水面上,烟就不会冒出来了。人们就将安装有中空导烟管的灯具,都统称为“釭(gang)灯”。我们不得不再次为老祖宗的智慧惊叹。

其它展厅看点


       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浏览其它专题陈列,包括佛造像、玉器、钱币、瓷器等,可挑选几个感兴趣的参观。如果对近现代史感兴趣,推荐前往一层、二层的《复兴之路》展厅,这里的展品也是按照时代顺序排列 的。

       文物古迹是有生命的,它穿越千年与我们相见,但我们很难阻止他的消亡,任凭它消失在历史的风沙中。所以,趁着时光未老,我们去奔赴一场千年约会吧!

撰稿:许洁 张梅

编发:工作室

审核:刘春燕

     

    

  

   

      

阅读 12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