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汉阳领军教师培养班上海学习(2)
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与很多教师相比,汉阳区“领军班”的老师们都曾有过闪亮的履历,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内心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多年躬耕教育,我们在做什么?在新的时代,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们要培育怎样的学生?又该如何培育学生?7月7日、8日两天的学习,不仅让我们知道了答案,而且也让我们得以聆听自我、审视自我和重组自我。
专家报告:怎样成为一名特级、正高级教师
7月7日上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化学特级杜淑贤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我的教育故事——怎样成为一名特级、正高级教师》的报告,她深情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真情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刚从教时,杜老师就萌生了“成为优秀高中化学教师”的朴素愿望;初显锋芒时,她坚持“提高教育直觉”的思考与实践;成为名师后,她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创办了郊区名校,起到了名师的辐射作用;功成名就后,她依然想要“再出发”,“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整整三个小时,杜老师娓娓道来,她用自己的教育故事为老师们揭示了名师成长的规律:名师不光成长在课堂,还要准确深刻地把握住教育的脉搏;名师研究课程、教学、评价的每一个环节,探索有意义的学科育人;名师总是从舒适区主动走出来,迎难而上,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从杜老师身上,看到了责任与担当,看到了创新与坚持,只有用初心与使命熔铸灵魂,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
交流研讨:感受大师风范,凝练教育主张
7月7日下午,我们全体学员围绕着“名家名师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情怀”以及“如何向名师学习,练就卓越”进行了分组交流研讨。我们四十二名教师分成四个小组,大家围坐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思维的碰撞:
“跳出自己的专业,追求更高的境界、大视野”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永远在路上,永远不满足,坚持初心,令人钦佩”
“读书、写作、研究是精神的化妆”
“教育首先要有研究意识、观察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总结提升”
“教学即研究,做智慧的创生者”
“开展教学研究,必须牢牢地植根于教学实践中”
“成就他人更是成就自我”
“做教育的有心人”
“付出实践,不断突破自我”
“以人为本,育人育己”
“扎实学识和无限的热爱所带来的教育前瞻性,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对跨学科学习的深入研究,不断突破,超越自我,杜老师的专家修炼之路值得每一个教师敬仰、学习。”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名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做一个有思考的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课堂现状、教育方向,总结、反思、实践,不断积累,成就优秀的自己。”
“杜淑贤老师的报告,平易近人,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和实践活动,讲述了自己的初心,素养,奋斗和新时代的再出发。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卓越的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专业的投入和深掘,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她告诉我们,为师者应该砥砺前行,终身学习,提升自我,上下求索。这是最好的修炼方式,也是人生最美的精神化妆。”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正如杜淑贤老师说:教师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名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想要成为名师,“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我们会以精进的学习力、专业的定力、丰盈的心力,在共鸣中思辨、在思辨中找寻,找寻自我,找寻前行的力量!
走进华师:实地探访教育高地,深切感受文化底蕴
7月8日上午,微风拂,细雨滴,荷风香,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汉阳领军教师培养班的学员们一起走进了华东师范大学。
学校充满阅读书香、运动活力和艺术气息。大家欣赏着校园里美丽的风光,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报告厅,感受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教育园地。
专家报告: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设计
转变和变革学习方式是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学习方式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习绩效,推进人类知识的传播与传承。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讲座——《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设计》。
吴教授强调重视教学方法背后的知识分类,引导我们把学习方式与知识类型联结起来,从记中学转向做中学和悟中学。
大家认真地聆听着、思考着。这场思维的盛宴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家深深体会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做中学和悟中学,为学生解决科目学习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方法支持。
专家报告:如何倡扬践履于漪教育教学思想
“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于漪教育生命的原动力!于漪从教68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共和国的人民教育家,最重要的动力何在?高度自觉的使命与信仰!武汉智立教育研究院张启社院长从“于漪是饮誉全国的领军人物,学的来吗?”“于漪是一本教育大书,学什么?”“于漪一生成就领军,怎么学?”三个追问,对如何倡扬践履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度解读。
“育人”是大目标,“教书”要为“育人”服务。“教书”说到底是教书匠,在“教书”的同时“育人”,才有可能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任何学科教学都应有教育性,有教育性的教学,就能赋予知识、能力以灵魂和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专家报告:素养为纲的新课程改革
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彭呈军社长从“我国课程政策改革的历史回望”“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国际视野”“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我国的探索与实践”“第四部分新方案新课标:新在哪里?如何落实?”四个方面进行了《素养为纲的新课程改革:回望与思考》专题报告。
从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到21世纪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变的不仅是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在更深层次上蕴含了认识论和知识观的变革。
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我们,一直在路上!
现场花絮:认真最美丽,真诚最动人
编 辑:王娟 高能英 黄郁郁 吴恒
审 核:徐玥 邹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