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 历史的细节与温度—纪录片《大后方》和《城门几丈高》中的重庆往事

茹梦
创建于2023-07-09
阅读 7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在长嘉汇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听徐蓓导演讲述记录片《大后方》和《城门几丈高》拍摄背后的故事。

        图片:鸣哥

      《大后方》为201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 全片共12集,徐蓓执导,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抗战故事。今天徐蓓导演说道:《大后方》以国际化观点,从现代战争自身的逻辑及特征来思考大后方的历史,从战场的背后、民众的角度去讲述这个仗打得究竟有多难,又是怎么打下来的?兵如何调?粮如何供?伤兵如何救治?纪录片里大量引用当时的书信、报纸、随笔,配以专业人士的诵读,将70多年前的场景真真实实推近到眼前,真正有"抚摸历史"的感觉。

        图片:鸣哥

      《城门几丈高》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和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等联合出品,徐蓓执导的人文纪录片。全片共5集,分别为《朝天门》《城门开》《潮水来》《舵把子》《龙门阵》,重现100多年前重庆城的老影像,完整记录重庆开埠史。

       图片:鸣哥

       现场,徐蓓导演与嘉宾共同分享了三个问题:

       1、 新时代的大后方与旧时代的大后方有什么不同?

        大后方通常指在战争时期的平民活动区,以生产和供给战争物资、民防以及维护颁布的命令和保持士气来直接或间接地支援国家军队。这里指的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西南、西北地区。

        徐导演用了“战略纵深”四个字来作答。新时代的大后方与旧时代的大后方因为时代发展不同、武器装备不同、科学技术不同在战争中提供的需求和发挥的作用自然不同,就目前来看,相同点是“战略纵深”。一个国家的战争需要足够的战略纵深来提供支撑,当前国家对重庆发展的支持,离不开西部经济大开发的规划,也充分考虑一但发生战争时,作为战略纵深的布局。

       图片:鸣哥

      2、 对纪录片的认识与建议?

      我认为纪录片是比较难拍的,毕竟必须忠于事实,介绍和说明类的记录相对要容易一些,只要讲述事实,画面唯美就很好了。而人文历史类的记录除了真实的资料,还得提炼观点,这观点既要正确还要能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在资料上很可能出现没有合适的影像、文字资料。

      徐导说得很好:记录片应该是一个健康的生态,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化的。

        图片:叶子

        3、为什么记录片《城门几丈高》的英文名不是用的直译名?

       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其实还有个英文名:“the city wall is falling down”

       英文名的灵感来自于“伦敦桥倒塌了”,和中文对城门的感慨不同,英文名更直白的说出了纪录片表达的主题,即重庆古城墙“被推倒”的历史。

       旧的城墙被推倒,迎来的是一个新的未来。

       将两部纪录片找出来认真看看。

阅读 7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