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学求进以致远,研训赋能正当时。7月6日至8日,2023年佛山市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第二次集中培训)分别在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和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中学举行。系列培训旨在提升佛山市初中校长职业道德素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时代校长队伍,全面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次培训以专家引领、专题研修、课例学习等方式展开。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校长需蜕变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激励教师成长,激发团队归属感和成就感。本次培训在龚孝华教授的讲座《做成功管理者,享管理幸福——来自管理哲学的智慧》中拉开序幕。龚教授是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组成员、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他引领我们如何做成功的管理者,分享管理哲学的智慧。
龚孝华处长以鲜活的案例引入,与学员们一起探索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路径——拜名师、访名校、读经典。他特别提出,做成功管理者,首先要做出贡献,体现管理者的价值;其次要“研校长”,善于用人、用人所长;更需要“研学校”,发挥学校优势,做到一校一策。
龚处长还指出,校长需明晰自身作为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素质要求,提高高位独立的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理念与认识,发挥关键管理岗位价值,以专业力身、业务立校,更好地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佛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佛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舒悦博士为学员们带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助推佛山“五好教育”实施》专题报告。
舒博士带着学员们细致、认真地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精神,让全体学员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远意义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号召校长干部身先士卒,以高的政治站位、强的行动自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常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面对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时代命题,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舒悦博士与学员们一同探讨佛山“五好教育”的实施内涵。舒博士表示,佛山提出构建“五好教育”新形态,应成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成为办好更加公平高质量人民满意教育的一条路径选择,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个区域实践诠释。在实践路径上,要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不断推进优质基础教育的普及普惠发展,办好更加公平高质量的人民满意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双减工作事关基础教育的体系、教育生态,社会关注度高,同时,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现代教育论丛》主编葛新斌教授多年前就观察到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呼吁“减负”。在7月7日上午的学习中,特邀葛院长作了题为《中小学“双减”政策执行困局及其破解探讨》的讲座。
葛院长以中小学“双减”政策之演变以及中小学教育发展之历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双减”政策落地难的具体表现。在葛院长的引导下,学员们认识到了中小学“双减”难题的根源所在——科举制度的文化传统、相对固化的社会结构以及教育系统的竞争烈度。
接着,葛院长指出,要破解中小学“双减”难题,要坚定回归教育常识,重申教育真谛的观念,坚持内外联动,坚持渐进调适,畅通表达渠道的基本原则。 葛新斌院长勉励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学员们,需要坚定信心,相信未来,从自我做起,把教育做精、做细、做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童真,充盈孩子们的童心。
(葛院长解答学员疑问)
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创办近十年,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其作为南海教育的名片,为“活力南海,美好教育”赋能,助力佛山“五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南外的理念是让每一位孩子幸福成长,幸福的密码是什么?成长的路径又如何搭建?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的掌舵人禹飚校长为我们分享《南海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改革与发展经验报告》。
南海外国语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秉承“敏行日新,修己安人”的校训,全面推行幸福教育,致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生活愉悦感和发展使命感。
禹飚校长从 “道(理念体系)、法(战略意识)、术(制度体系)、器(文化建设)”多角度介绍南外的办学改革和发展历程。学校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施“六个一课程”,打造“积极德育”,推行“学思行课堂”,形成双线规划引领、双微推动机制、双向资源整合和双成文化建设的“四双自行”校本教研模式,从纵横双向打通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师生幸福成长。南海外国语学校为佛山市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们更好地践行佛山“五好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范本。
7月8日早上,学员们来到了别具岭南特色的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共同聆听由中山大学历史系暨历史人类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国信教授的讲座《岭南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兼论西樵山和佛山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黄教授带着学员们回顾历史,让学员们对岭南文化建立起初步的、系统性的认识。西樵山自有“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方文明的起源”的美誉,从新石器时代到宋朝、明朝、清朝、再到近代,王教授带我们穿越时空,对岭南文化的起源、发展、兴起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对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娓娓道来,学员们的地域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岭南文化的特征之一是敢想、敢干、有为、创新。对于学校办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也需要我们延续开拓进取的行事作风、秉承敢为人先的魄力担当,让岭南文化的精神动力植根于佛山教育人的心中,成为学校师生成人、成事、成才的共同习惯和信念。
西樵丰富的岭南乡土文化和资源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传承,转换为育人实践呢?带着思考,7月8日下午,学员们去到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中学,学习佛山市南海区西樵教育发展中心黄浩森副主任及其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基于地域文化自信的乡土育人创新实践》。黄主任是中学德育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佛山市教师教育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持续17年推进”乡土育人”区域研究,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强师有道》,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首先由西樵中学李华秋老师展示《明理得道 情智双盈——提灯班会之读书明理主题活动》课例。“提灯班会”活动通过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极具仪式感的“点灯”环节导入,基于成长问题“挑亮”价值辨析与对话成长,通过榜样互助、奖励仪式激发惊喜的获得感,引领学生获得成长智慧,实现明理成长。
黄浩森主任结合课例开启讲座《基于地域文化自信的乡土育人创新实践之提灯人故事会(提灯班会)》。黄主任指出,“提灯班会”是基于“开发资源,传承文化守望成长”的“乡土育人”理念提出来的一种班会课创新模式,其实施流程包括“点灯引路、挑灯明理、亮灯互助、传灯生慧”四个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灯班会”将德育系统拆分为四大动力因素,其中,“点灯”是驱动性因素,强调动机把握、情绪管理和情境创设;“挑灯”是引导性因素,强调目标定位、价值引领和任务设计;“亮灯”是支持性因素,强调学习支架、学习伙伴和学习关系;“传灯”是发展性因素,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和智慧生成。
“提灯班会”以西樵山“珠江文明的灯塔”这一乡土文化资源为依托,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在价值辨析和道德实践中实现智慧成长,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意和文化自信自觉自在其中。
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德育专干潘世满校长从镇德育工作层面,作了《深耕乡土,生长未来——关于利用乡土资源创新中小学德育载体的实践》主题分享。潘校长以“看天气,与时代并肩”、“接地气,于乡土深耕”、“炼底气,在培土中育根”、“聚人气,让生长可见”和“展朝气,从复盘中迭代”五部分分享了西樵镇利用乡土资源打造“西樵德育范式”的历程及反思,让师生都被看见、被启迪、被温暖、被照亮。
学员们纷纷对西樵镇德育工作的用心用情深表敬佩,也对其善于挖掘乡土特色可用资源的创新做法表示赞叹,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乡土育人模式有推广性,别样精彩!
拨云寻道,行远自迩。三天的集中培训,给各位校长学员提供了可借鉴的样式,更启迪了思考、开拓了思路、汲取了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智慧。参训校长纷纷表示,将继续立足岗位,努力争做有教育情怀的管理者、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有专业底气的领跑者,奋楫争先,为佛山“五好教育”蓄力赋能。
2023年佛山市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第七组
文字:霍韵怡
照片:吴彩仪、罗惠芬、幸康华、叶宝山
编辑:霍韵怡
审核:周少伟、吴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