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名称的演绎历史

心禾素问
创建于2023-07-08
阅读 2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

     并州(bīng zhōu),为古九州之一。相传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并州为其一。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 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领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并州,仍治晋阳。西晋沿用,建兴年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镇,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晋阳远古时期属冀州,是华夏九州之一,为九州之首。公元前4500年,唐尧西迁太原创建唐城建都于此,由此产生唐。

   《汉书》:“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薮曰扬纡,川曰漳,浸曰汾、潞。”说明秦、汉以前的冀州地区一般是指今日之汾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带。殷商时太原为北唐古国。

      

     晋阳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公元979年,北汉统治者向北宋太宗投降,晋阳被北宋占领,宋太宗赵光义以"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为由,将晋阳火烧水淹,直至彻底摧毁。宋朝灭北汉后,太宗认为晋阳有王气,因为五代十国大都在山西发迹,晋阳是山西都城,所以先放火烧城,据说烧了三年,然后掘河灌城,晋阳彻底被毁,当时死亡的包括晋阳城里来不及撤退的老弱病残。三年后在晋阳以北的唐明镇重建太原城。明朝时,在晋阳城故址西南部建立太原县(今晋源区晋源街道)。

       晋阳古城位于今太原市古城营一带,其背靠悬瓮山,面朝汾、晋二水,始建于春秋末期,赵国定都于此其后各代均为北边重镇,至隋末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建立唐王朝,唐末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皆由此发迹,或定都于此,所以也被称为“龙城”。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地理坐标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

    太原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阅读 2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