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上午,我们2021级5班在老百姓土鸡店开展暑假期间的“非遗润童心,美食共传承”雏鹰行动。活动的主题是制作荔浦的传统美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传统美食不仅仅是一道菜品,更是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荔浦人民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制做传统美食的每一个步骤,从购买食材到制作,都有很深刻的意义。
我们这次活动要制作的美食有:荔浦扣肉、豆粉粑、大肚粑、萝卜饺、饺子。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农贸市场进行食材的选购。孩子们非常的好奇,小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感受食材在原始状态下的质感和味道。
首先,我们到滨江广场开展了有趣的亲子活动:“赶小猪”,家长和孩子一组,两两一组进行比赛,用扫帚赶着球往前跑,最先到达的一组可以赢得奖品。
家长和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大家都乐在其中。有父母的陪伴,游戏的乐趣可以增加几十倍。
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开始了,老师的口哨声一响,孩子们都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向后拉,家长们也在一旁为孩子们鼓劲加油,大家都团结一心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胜利。
美食制作开始了,家长和孩子们分成七组,每组制作一个种类的美食。豆粉粑组的效率最高,速度最快,挽起袖子加油干。蒸熟的糯米软软糯糯的,在孩子们手里揉成光滑的小面团,再包上红糖芝麻花生馅,最后轻轻地在黄豆粉里打个滚,美味的豆粉粑就做好了。
图中正在教孩子们制作豆粉粑的奶奶,是做了几十年豆粉粑的传统美食手艺人,她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包馅,把制作过程中的小技巧都仔仔细细地进行讲解,这就是传承,传统手艺就是这样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来的。
孩子们忍不住这美食的诱惑,纷纷品尝了起来
荔浦扣肉是广西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以其口感鲜美、肥而不腻、香而不腥而备受食客喜爱。荔浦扣肉是一道充满了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美食,它不仅仅是一道普通的菜品,更是广西地区的一种文化符号。荔浦扣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诗人杜甫曾经写道“荔枝乡里遇知音,不必挂冠各自行。肉脯熟时催客饮,儿童相随走墙东。”这首诗中提到的“肉脯”就是荔浦扣肉的前身。在唐代,荔浦扣肉是一种供应皇室的珍品,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到了明清时期,荔浦扣肉已经成为了广西地区的一道名菜,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荔浦扣肉组的家长们正在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怎么码碗,要码得整整齐齐,蒸好以后的扣肉倒扣到碟子上才会美观。
荔浦扣肉的口感鲜美,肥而不腻,香而不腥。荔浦芋头的独特香味和五花肉的鲜美口感相结合,使得荔浦扣肉成为了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荔浦扣肉的肉质软嫩,口感细腻,肥瘦相间,入口即化。芋头吸收肉的香味,香气扑鼻,口感粉糯,唇齿留香。荔浦扣肉的肥肉部分溶化在口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大肚粑也是我们荔浦很有特色的一种小吃,糯米粉用热水揉搓成团,用猪肉、香菇、芋头丝炒成馅,糯米团包裹着咸香的馅料,再垫上一张翠绿的柚子叶,原本毫无关系的食材在蒸汽的加热下偷偷地发生味道的“化学反应”,糯米的软糯包裹着咸香的馅料,唇齿边还有柚子叶的香味,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吃了都停不下来。
这做大肚粑的柚子叶可是我们班的双胞胎姐妹亲手采摘的呢。
姐妹花合力协作清洗柚子叶,为制作大肚粑做准备工作。
胖乎乎的大肚粑垫上了碧绿的柚子叶,整齐地在盘中列队,在夏日里都能感受到一份清爽。
水饺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也被称为骄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饺子组的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包饺子,各种各样的饺子纷纷出现了,有半月形,有馄饨形,有小笼包形,还有柳叶形,孩子们互相比赛,干劲十足。
萝卜饺是用猪肉、 白萝卜 、 木耳、 香芹切丝与泡好的龙口粉丝一起翻炒,加入调味料后成为馅料,用一卷四指宽的米粉皮包裹馅料,手法是右上的角往左下叠,然后右下角网左上叠,把馅料都包住,卷个两三次它就成形啦。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都认真地开始包萝卜饺,虽然第一次做有点手生,但是多操作几遍就熟练啦。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参与了制作传统美食的每一个步骤,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当地的饮食文化。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地参与,更促进了亲子关系,让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