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特中趣事

凡人
创建于2023-07-07
阅读 30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这里有一代人的回忆,

              有一代人的甜蜜;

      这里有诗和远方。

      你是否能记得这里?

     或许曾经

            它就在你的梦里……

      

      不知是哪位作者写下了这一段文字,每当我读到它时,我就会想起万山!想起万山特区中学!!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万山因盛产汞而闻名于世;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又是对万山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在六七十年代国家建设对汞需求量较大,进行大规模开采,造就了万山发展的鼎盛时期,机器轰鸣、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贵州汞矿产业工人就有三万余人,还有为汞矿服务的地质勘测一队近万人,他们各自独成体系,有各自的学校、医院、管理机构,而当地乡镇就承担着为两大工矿企业生活服务的职能,因此这也成就了当时仅有两万人的乡镇叫做“特区”。

        1963年我就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直至中学毕业。这里尽管有两大工矿企业,但我们只能在地方学校上学,小学在解放街小学、中学在万山镇中学,地方与贵州汞矿、地质勘探队的文化、教育、医疗等等氛围都有所差距,如:我父母当时月工资约30元时,汞矿工人的工资可达100元。尽管如此我们在这样一个工业较为发达的小城镇,也耳濡目染了农业与工业的差别与风采,初步认识工业机祴化的先进性,知道了:人要靠科学劳动、创造价值,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这为我的人生填上了健康的底色。1981年我从万山镇中学毕业离开万山。随着万山汞资源的逐步枯竭,贵州汞矿转型,地质勘探一队的整体搬离,随后万山特区也逐步走向萧条!

       1983年8月我由铜仁师专毕业分配到万山特区中学任教,这年正是原高楼坪万山特区中学搬迁并与万山镇中学合并组建成为万山特区中学,百废待兴,一切资源都在整合之中。这时的万山特中,规模较小,全校六个年级十二个班共600余名学生,学校只有一栋三层教学楼,一栋实验室兼学生宿舍,两个篮球场;在就是学校的全部家当了。那时教学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每个老师的工作量大约是每周15节课左右,上课铃是用一个废旧的一段钢管悬挂在办公室门前,由值日老师用一个铁棒敲打发出“咚咚”的声音;所有的考试试卷都是由各个老师用蜡纸刻写,然后手工卷筒油印。尽管我们工作强度较大,条件比较简陋,但老师们都兢兢业业努力工作,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近几年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中除教学工作外,努力把其它生活创造的丰富多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至今还让人难以忘怀!

        创建图书室应该是一个学校的基本配置,但由于学校刚刚合并,百废待兴,一切都在逐步建设中,于是我就向校领导提出建一个图书室共全校师生使用的建议。时任校长陈平文给予了积极地支持,在学校经费很紧张的条件下,挤出六千元钱创建一个图书室。于是我和刘洪华、宁兴铭三人到贵阳购买图书,那时去一趟省城很不容易,清晨6点出门,坐公交大巴约2个小时到玉屏,然后坐上绿皮火车前行,大约晚上8点才能到达贵阳,便找了一家便宜的小旅馆非常疲惫地倒头就睡,也不知什么时候房间进来了小偷,醒来一看我的衣服被偷走了,所幸购买图书的钱是压在枕头下面,没有丢失,于是就联系在教育学院进修的刘辙老师,借了衣服,然后去新华书店选购图书,随后返回万山;买回图书后,我们在会议室开辟一角,利用旧木柜、旧课桌,创建了万山特中一个小小图书室。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不容易啊!

       80年代在万山组建一支电声乐队的确是一件很时髦的事,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我就想能否组织一支电声乐队,但学校又没有经费,于是向特区民民宗局提出申请,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没想到这一要求得到民宗局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资助我们壹万元购置乐队器材;于是由杨东华等两名老师到长沙去选购设备,购买了:一台电子琴、一套架子鼓、一把电贝司、一对沙锤;组建了万山特区第一支电声乐队,几个有兴趣的老师自我摸索排练,并在本校的文艺晚会中进行表演和伴奏,获得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可惜由于人员变动,乐队后来遗憾地解散了。

        在八十年代初,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交谊舞风靡全国,对万山特区中学的老师们也不可能置身世外,但知识分子的傲骨又不愿随俗,于是我们就想自己在校园内建设一个教师歌舞厅。说干就干,我们就选择学校会议室进行改造;从地理教研室找来一个报废的地球仪,请一个划玻璃的张师傅,把一些废旧的玻璃镜片,切划成小方块,然后用胶水粘贴在地球仪上;又从物理实验室找出一部废弃的电唱机与地球仪焊接在一起,倒悬挂在会议室屋顶的中央,然后在会议室的四个角分别摆放四个幻灯投影仪,再配以老式透明塑料彩色唱片,一个五光十色的“宇宙梦幻灯”,及“多彩歌舞厅”就完成了,成为我们教师自娱自乐的场所;在当地还引起不错的反响,许多机关干部还慕名前来参加活动。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尽管历史条件所限,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但人的精神生活是非常愉悦丰盈的,我从一个楞头青年,逐步成为一名教师、团委书记、教导主任、副校长,一路走来,是万山这块土地养育了我,如果用一个词来表明这段生活的话,我想应该是:痛并快乐着!!

       八年后带着一份不舍、一份眷恋,我离开了特中、离开了万山,尽管特中的八年已成为过往,但却是我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永远珍藏!!



阅读 30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