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封面图上的古寨丨威远连界

豹走天涯
创建于2023-07-07
阅读 2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石头上的桃花源--威远穹窿古寨探秘》封面图

by  夏向前


砦(zhai),此石为砦也,与"寨"字意相近,威远用“砦”代“寨”,强调了该区域古寨采用石头修筑的特征,以区别于用木头搭建的寨子。威远穹隆古砦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筑有砦门、砦墙的山砦有90多座。

近年来,我沉醉于荣威穹窿山水,每年总要去三、五次。算下来,也去过10余座古砦了,有的古砦还去过多次。其间,为弄清古砦的位置、建造史,得到了陈廷德老师(荣威穹窿古砦文史研究者,曾任威远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的指导;得到了夏向前、流星雨、燚哥、踏歌行、ACE知行者、平儿等威远摄友、徒友、文友的指点;得到了雷家砦曾凡树,盘家沟温华春、周淑华夫妇,向家砦周道根的引领。





天宝砦为雷家砦的砦中砦。我们曾于2021年4月17日去威远雷家砦遍寻天宝砦未果(详见“寻找封面图上的古寨丨威远连界”,网上可搜),此事竟成了我这两年挥之不去的心结,直到前不久我再次踏上雷家砦这片土地才得以释怀。


多亏遇见刘湘楠,一位威远汉子,荣威古砦文史爱好者,网上相识多年,经他推荐,我去了余家砦、仙人山砦、汪家墩等古砦。他小时候就去过天宝砦,针对“天宝砦砦门已被毁”的说法,他专门提前去踩线,证实砦门、砦墙均安在。

刘湘楠在观音砦砦门前留影


名为再寻,其实“得来全不费工夫”。2023年5月14日,我们在刘湘楠、踏歌行等多位威远朋友的带领下,前往雷家砦探访。10天后,我们在刘湘楠的带领下再次走进雷家砦。现将两次探访见闻综述如下。

一、凤岗门遗址。此地原为雷家砦内凤凰砦(注:威远有五个同名的凤凰砦)的头道砦门,现仅存遗址,门闩石槽清晰可见。


刻有“凤岗门”三个字的石碑,被村民移到数百米之外的老宅砌了水缸。“岗”字应是被多年舀水的瓜瓢刮掉了。


第二道砦门的基础石料尚在。


从航拍视角不难看出,“雷家山势摩苍穹,层崖刻削皆天工”“巉岏不可攀,橛榾没及胫”,荣威穹窿古砦特点之“恃险而建”,由此可见一斑。


线路:成都--仁寿汪洋镇--威远凤凰山煤矿--堰沟--越溪镇内砦凤岗门。砦门遗址的具体位置,无法通过地名发出来,我在地图上标记了大致位置,需要的可关注本号后找我私发(下同)。


补充:雷家砦作为古时大型砦群,人畜饮用、灌溉都离不开水,清同治《仁寿县志》记载“石堰长二里”,传说堰沟为古堰,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我们在毗邻的向家砦就发现了古渠,清平砦(即向家砦)碑记也记载了清末重修二堤,可否算作对堰沟为古堰说法的佐证呢?



二、观音砦砦门。雷家砦内有两个观音砦。两年前我们去过一个,这次去的另一个,进砦道路十分陡峭。

上图:前1、2、3分别是平儿、踏歌行、刘湘楠


乾隆年间的碑记。


门闩石槽。


清同治 《仁寿县志》记载:观音砦,在治南七十里张场十里,三面悬岩,前豹子山,内田塘,皆层峦,下观音庙。“砦门建于进山必经要道,高大厚实,坚不可摧”,此为荣威穹窿古砦特点之二。


三、狮子砦砦墙。目测这段残墙约高3米,长20米(从被今人挖断的路基推测,原长50米)。以悬崖为砦墙,只在不甚险要处填补修筑部分砦墙,故“砦墙工程量不大”,此为荣威穹窿古砦特点之三。



四、天宝砦。清同治《仁寿县志》记载:天宝砦,在治南九十里。去太平寨一坳间,山势盘曲,周围悬绝,咸丰十年修。


1.砦门(即封面图)。这是一个直接从岩壁人工开凿出一条隧道作为砦门,当地人称之为“亘砦门”。

由外向内拍摄

由内向外拍摄

旁边的砦墙


由封面图和航拍图可见,进砦之路建于“鲤鱼背脊”似的山梁,“上砦之路异常崎岖陡峭”为荣威穹窿古砦特点之四。


在原生崖壁修筑出的砦墙,还有多幅石刻壁画:石刻中有“米中用水”艺术字,“三鱼共首”石刻与铧头砦相似。


铧头砦三鱼共首  by 陈廷德


2.砦中心原址。原生植被已被挖土机铲除,大片土地种上了巨桉树苗。



这坟头所砌青砖是不是古砖?我们在土堆里发现了几个瓷片,像是现代的,但联想到明末清初曾姓在附近兴建碗厂(瓷厂)相继发展成集市而成现在的碗厂镇(2019年已并入越溪镇),还是把看到的砖块、瓷陶图片发出来,权当一个花絮,可能要贻笑大方了。


3.后砦门。也是亘砦门,位置隐蔽,很难被人发现。说来也神奇,刘湘楠5月14日带我们去天宝砦后,15日他又去天宝砦拍砦墙上的石刻壁画,回到家中后,天宝砦的山势地貌、石刻壁画一直萦绕在他脑海,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天宝砦崖壁奇特,还藏着一道砦门,于是16日他再到天宝砦,按梦中指引的位置,果然找到了这个后砦门。用他的话说:这砦门虽不十分壮观,但绝对够诗意的美丽,砦门下的崖洞,还可供人歇息观景。

后  记

 “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天宝砦周边景物却与封面图迥异:砦门、砦墙、山梁已掩隐于森林中,通往砦门的古道已被种植巨桉的产业路挖断,无人机只隐约拍到砦墙。


夏向前老师2010年3月20日拍摄封面图时,进砦的古道还是完整的,拍摄前一场山火烧毁了砦门前的山林,故可一览天宝砦砦门全貌。虽再也拍不到封面图那样的景色了,我们并无遗憾,毕竟生态恢复比拍照更重要。


这几年我们去参观荣威古砦时,途径多处民居、田坎,对其屋基、堡坎所采用的部分石料的出处心存疑问,毕竟在那个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法治不健全的年代,把古文物用于生产生活并不鲜见,希望今后不再遭到破坏。今天,我们留下古砦的印记也是为保护它尽一点绵薄之力,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看得见。第一次来威远随我参观古砦的多个友友,看到古砦的残垣断壁,常会感叹:这么好的古砦,怎么没有好好保护?我的答复是:威远古砦太多,而地方财力有限。之后,我也只能一声叹息!


强烈呼吁威远县、内江市人民政府,荣县、自贡市人民政府乃至省级有关部门,出台像安岳那样“每处重点石刻文物,明确保护经费、明确一位看护责任人”的文物保护制度,从资金、人员、责任、技术等方面把荣威古砦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最后,让我们对雷家砦的了解更多一些。

雷家砦(又名雷砦、内家砦)由多个山砦组成,天宝砦只是其中之一的“砦中砦”。高顶砦、向家砦、雷家砦“三砦不下百十万人居停”,可见其规模之巨大。清同治《仁寿县志》记载:雷砦,一曰天全砦,在治南百三十里。高砦前,向砦左,笔架砦右,横亘二十里许。山大开张,上平田数百亩,堰塘十数,小峦不胜计。左右削岩,右幺砦门微坡前,砦门当一高阜,砦后附一小砦,四旁大砦环锁较胜。又内一小砦,亦扼险要,各门墙石堰长二里,深丈许,去汪场不十里,有警,谷米、牲畜、器物等等,最便穷民搬运。


据陈廷德老师研究分析认为:荣威穹窿,古称铁山。雷家砦与高顶砦和向家砦,这三个大砦的筑砦历史悠久。铁山采矿冶铁铸造活动,始于诸葛武侯时期,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西晋李雄据蜀,“引獠入蜀”,为铁山地区的繁荣注入了活力。然而到了隋代,先民在铁山的釆矿冶铁、抽卤熬盐等生产经营活动,与朝廷的战略资源掌控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才有隋初置威远戍、改戍为县,置大牢镇和县,以“招抚生獠”,以及隋末置和义县等“招和夷獠”。向家砦可能是隋唐古和义县的县城遗址,至今有古砦墙和“公局界石刻碑”遗存砦内;高顶砦砦门、砦墙高大雄伟,应属战争背景下修筑于宋末以抵抗蒙元;雷家砦与向、高二砦相邻,筑砦情景相似;三砦均在明清两代得以重修利用,以保平安。


刘湘楠认为:县志未明确雷家砦的建造年代,古砦群原本是战防城关要塞,又是成片构筑,雷家砦与高顶砦、向家砦相隔这么近,它们的筑砦情况应大体相同。从天宝砦与向家砦如出一辙的石刻壁画上初步推论,雷家砦的建造年代应为宋朝甚至更早。到明清时期,古砦群得以重修利用。


致谢:陈廷德、刘湘楠对本帖写作的指导;丁之队花开、瓜子儿、巨蟹恶魔对向家砦石刻壁画的解读。

参考资料:

①石头上的桃花源--威远穹窿古寨探秘  成都地图出版社2019年2月第1版

②云遮雾绕的古和义县城 陈廷德(个人图书馆)

③镇抚夷獠名垂青史的资州刺史卫玄 陈廷德(QQ空间)

④清同治《仁寿县志》


警示:户外有风险,参与须谨慎。安全自负,风险自担。

重申:本号原创图文欢迎分享、转载、节选,但请标注出处(朋友圈、社交群原文转发,不受限制),以示尊重。对不标注出处、去除“豹走天涯”水印、未征得作者同意的抄袭、洗稿等盗版侵权行为,本号保留起诉权利。


关于豹走天涯丨海天豹

自驾与户外爱好者

旅游达人

专注小众  未开发景点

发现美我一直在路上


联系我

美篇等平台同名账号

豹走天涯


(由于只能发30幅图,还有一些图片没发出来)


阅读 2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