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杨琳老师进行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小课题研究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一)默读全文,通过概括六要素的方式,学会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按照情节发展顺序来写作的思路;
(二)理清作者心理历程, 将心理变化与情节发展相对应,学习作者的通过心理变化来写作的思路;
(三)理解文章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自行阅读文章并根据阅读提示做好批注;搜集莫顿亨特相关的人物事例。
课中学习
(一)多媒体导入
PPT展示“孤胆英雄”的故事,并询问同学是否知道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接着引出任务学习单:
任务一、默读全文,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学会复述课文, 学习作者按照情节发展顺序来写作的思路 ; 任务二、理清作者心理历程, 将心理变化与情节发展相对应, 学习作者的通过心理变化来写作的思路 ;
任务三、学习优秀人物,谈启示。
(二)任务一:默读,学习复述
1.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默读过程中注意圈点叙事要素,读完回答以下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文中的爸爸是如何引导我脱离险境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相关段落,按照 “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或者“冒险—入险—脱险”的方式复述这一段历程。
3.复述后,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脱险经历?
预设:惊心动魄、害怕、艰难
(三)任务二:品读,理解情感
1.请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惊心动魄的呢?请阅读爸爸是如何引导我脱离险境的相关段落,圈画出能够展现作者心理的语句,发现人物心理变化。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是如何脱离险境的?
预设:走一步,再走一步
3.这就是文章的标题,请同学们思考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表层含义:在父亲指导我爬下悬崖时,一步一步脱离危险;
深层含义:在遇到巨大的困难或目标时,化整为零,一步步解决,逐步解决自己的最终困难或达到最终目标。
迁移运用
1.PPT展示一张作战地图,提问:我们需要驾驶英国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分解目标?假设我们第一步是驾驶飞机滑行在跑道上,最后一步是飞临德国。那么中间我们需要做什么?
提示:(1)驾驶飞机滑行在跑道上。(2)起飞。(3)保持向东南方向航行。(4)到达荷兰。(5)飞临德国。
2.总结这节课学习的方法
预设:按照情节发展顺序、心理变化来写作,通过环境描写等烘托人物心理。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所展示的方法,运用第一人称扩写莫顿·亨特驾驶英国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这一事件。
这便是我们危险战斗,那么在飞行过程中,我们的心情如何呢?
(四)任务三:悟读,谈启示
PPT展示苏炳添的事迹,让孩子们谈启示并呼吁孩子们成为一名勇士,直面生活挫折。
结束语:在遇到巨大的困难或目标时,化整为零,一步步解决。而这也是苏炳添的秘密。从开始的10秒16到东京奥运会惊艳全球的9秒83,这些步伐,他走了10年。跑一步,再跑一步,10年磨剑,他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走一步,再走一步不仅是苏炳添的秘密,也是无数先辈们的秘密。我们的中国正是从血和泪中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精彩,走出中国梦。习主席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孩子们,未来是你们的。而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最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希望孩子们都可以成为一名勇士,直面生活挫折。
课题研讨
方芳老师:1.关于学习任务布置:任务时间应合理、问题设置应明确且完整,在问题下方应注明要求,小组合作任务不能仅限于形式,还应有探究结果。例如:让小组代表上台绘制心理变化图。2.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一定要分清,自读课文更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孩子关注旁批,可从课文旁批切入自行探究问题。3.课前准备要充分,提前做好最坏打算,如遇紧急情况要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4.最后关于学习优秀人物谈启示的环节,问题设置范围太大,大多泛泛而谈。最好体现到写,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写启示。
郑海燕老师:1.作为语文老师,语言必须要抑扬顿挫,情绪饱满,有感染力,平时一定要自己多练习。2.课堂衔接语一定要提前准备。3.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应抓住回答中的亮点进行评价并总结。4.公开课切忌让学生记笔记5.教学中问题设置应有梯度,例如: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先按照叙事六要素让学生概括主要事件,再根据文章的心里变化叙事,最后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扩写从悬崖下来之后的故事。
研讨总结
通过本次研讨会,老师们认识到在开展任务型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任务,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生动有趣、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设计探究任务,加深理解构建,促进对知识点的巩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