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村中探初心,相信人民相信党

夏夜素木
创建于2023-07-07
阅读 2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深入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增强党性锤炼。2023年7月1日,在汝阳县团委工作人员和十八盘乡团委陈书记的带领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微光炙阳”乡村振兴与红色基因暑期调研团来到了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教育实践基地学习。


图表 1到达十八盘香登山村

图表 2到达登山村山顶重温登山精神

    登山村村如其名,连绵起伏的群山,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躲不开、绕不过的一道“必答题”。20世纪60年代,时任登山村党支部书记赵春兰带领群众,在极度困难下,摸索出修建梯田“弯、厚、拱、长、平”五字诀,用近10年时间,换来550亩分布在山间的“登山梯田”,使“要啥没啥”的穷山沟变成了梯田层层、风光秀美的山村。如果没有“登山梯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会一直在苦日子里熬。半个世纪过去了,赵春兰虽已离去,“登山精神”却依然闪烁着奋斗者的光芒。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登山村先后实施多项得力措施,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改善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烈日炎炎,抬眼望去,一行大字金光闪闪——登山精神永放光芒。“登山精神”让登山村的日子好起来,奋力“登山”的登山人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图表 3登山村全貌

    赵春兰,生于1925年,是土生土长的登山村人,曾任登山大队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登山村村民生活困难。当时,全国各地号召“农业学大寨”,赵春兰认为,登山村的自然条件适合学习大寨村的经验。敢想就敢干,从1964年起,赵春兰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开始改山治土。经过“十年改土”,登山村村民把支离破碎的薄地改造成550亩水平梯田。1974年以后,他又带领党员群众开始了“八年治水”,建提灌站、修蓄水池、硬化盘山渠道、埋设自压喷灌管道……层层梯田变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粮食产量也从亩产100多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宁愿苦干改山河,不甘苦熬度岁月”“干部干部,要先干一步”“条件差难不倒、灾害多吓不倒、歪风邪气吹不倒”……翻开赵春兰的日记本,里面不少话语至今仍激荡人心。由于积劳成疾,1981年2月,赵春兰不幸病逝。弥留之际,他说:“我死后一定要埋在家乡的土地上,看着登山人过上好日子。”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登山精神”,2005年,登山展览馆建成。它分为“登山精神”展览馆、实物陈列室、廉政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实践课堂五个部分,是首批洛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之一。

图表 4认真学习先进事迹

图表 5陈书记带领大家重温登山事迹

图表 6了解登山伟大事迹

    今天到达了登山村教育基地,实践队的成员踏入其中,即刻感受到了红色的气息,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而做出的伟大贡献,听到讲解人为他们讲解的种种事迹我们十分感动,为我们拥有这样的先驱感到自豪,在队长景俊涛的带领下,他们共同进行了宣讲誓词,深深地让大家投入其中,感受共产党人伟大的奉献精神。

图表 7实践队成员重温入党誓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登山展览馆,学习老一辈战天斗地、敢为人先的精神。而“登山精神”在传承和发展中也不断地发扬光大,展现时代风采……

    负责人:景俊涛

    撰稿人:王帅江

阅读 2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