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第二外国语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河南省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研修班(第四天)

创建于2023-07-07 阅读1649

时间:2023年7月7日

地点:开封·开元名都酒店

主题:

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

主讲人:康丽颖

主讲人简介:

康丽颖,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7月7日,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讲座。康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如何健全和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提纲:

双减和家促法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战之困与理论之思

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建构的国际视野

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建设的中国智慧


一、双减和家促法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康老师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利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的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背景。


二、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之困与理论之思

康老师提到了“构建机制”,并给出了学校(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概念: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国绕共同的教育目标,明确对儿童教育的共同责任,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平等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创设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并通过举例重点解释“社会”一词的多重含义,推动社会营造良好的民风,促进社会育人机制的建设。


之后,康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概念:是指国家为推动教育目的的实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由政府驱动、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多元主体协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工作系统及工作原理。

其中“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随后又介绍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的概念、特征、类型。将抽象的概念与现实的事例和问题相联系,绘声绘色,娓娓道来。


康老师结合自己观察研究的经历总结出了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在实践中的困难:如目标不一致、关系不协调、资源不共享、责任不共担、功能不互补、发展不全面等。


康老师对资源共享进行举例:如请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同学向全体同学分享经验、请教育孩子比较有经验的家长在家长培训中向其他家长分享育子经验等。

三、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建构的国际视野

康老师结合图表介绍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建构的国际视野,如交叠影响域理论~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各有侧重,如果交叠影响面积越大,那么也就对孩子的影响越有利,越深刻,并且提出学生自身也是家校关系中的重要一员。生态系统理论~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还具体介绍了文化资本理论、编码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家庭社共育对弱势家庭的倾斜和补偿理论。


四、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建设的中国智慧

在政府的推动下,以学校为主导,通过专业引领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家庭担责和社会支持。


康老师详细讲解了北京模式、广西模式和江西模式,希望老师们能有所启发,进行本土化的应用。

在康老师的讲授过程中,我区参会人员认真倾听,记录详实,收获颇丰。

会后,老师们就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分享和研讨,将学习到的理论经验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家长沟通进行连接和配对,相信在今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大进展!


阅读 16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