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助力新课堂】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寿光市世纪小学
创建于2023-07-07
阅读 2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使教师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寿光市世纪小学全体数学教师于7月7日上午在线上观摩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第一个课例展示是吕老师执教的《格子乘法》,她从古人如何进行计算的情境开始,让学生在讨论古人算法的过程中,引出格子乘法这一话题。

       在探究格子乘法的算法与算理过程中,先让学生不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巧妙地把格子乘法学习方法由课外延伸到课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

      吕老师语言和蔼可亲,教学富有启发性,课堂设计精妙。教师借助格子图,利用数形结合,使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格子图的算法与竖式算法的一致性,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格子乘法的计算步骤。


       格子乘法是别样的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吕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第二个课例是李老师执教的《神奇的GPS》,利用神奇的密码引出课题,巧妙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将直角坐标系和数对的知识融入课堂,李老师在整个课堂上一直利用情境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转数学。

      李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08年奥运会的真实情景和无人机表演,有趣的观看体验让数学触手可及,让直角坐标系从平面转换到了立体,让四年级的孩子了解了三维坐标系,极大的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

      “玩”转数学,打通了课堂内外,链接了生活,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体验感更强了,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文化的研究实践是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育人更加生态了。深入剖析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实现知识求通、方法求联、思维求变,彰显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个课例是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赵老师带来的《数学文化五下-有趣的数学诗》,数学是一钟别具匠心的艺术,一旦与诗融合在一起,便是天地间最美的画卷!在诗与数字的引领下,我们少年的成长,从一张白纸变得愈来愈丰满充实、清晰有序。

      第一首数字诗是《一群鸡》,庭院里有群鸡,加上七,减去七,乘以七,除以七,其结果,还是七,你猜猜,几只鸡?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生们展示了多种解决方法,在赵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利用抵消法、倒推法、方程法等解决策略。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仅仅感受到中国诗词的韵律之美,也感受到了解决诗词中数学问题的妙不可言。 

      第二首诗是《李白打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饮一斗。三遇店护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赵老师首先引领学生解决“三遇店和花”,有哪些可能的顺序,在确定了店和花的顺序,学生用方程法独立解决了李白原来有多少酒的问题。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体会诗歌艺术,也使学生在韵律中感受到古诗遇上数学的浪漫。

      最后,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谢毅作了《立足课堂,文化育人》的总结报告,她阐述了数学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以上课例的反思。

      将数学文化呈现于课堂,是时代的需求,更是新课标的要求。关注数学文化即关注数学的发展前沿,了解中国古代与近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体会数学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线上学习,让我们世纪小学数学团队的每一位老师更加清晰了日后的教学方向,同时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同时,也要做教育的研究者、聆听者、学习者。

阅读 2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