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爱润童心 爱育成长
时间:2023年7月5日全天,7月6日上午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持人:韩宏霞副书记
回应:李铁成校长、韩宏霞副书记
参加人员:唐宫西路小学全体教师
有人说 “阅读”是一种生活姿态,“阅读”经典佳作,可丰富情感净化心灵; “阅诗”身边的人,可知知晓人情,明白世事;“阅读”山水自然, 可陶冶性情开圆胸襟; “阅读”孩子,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们带着 对自我的觉知,带着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与爱, “阅读”我们身边的孩子,感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力量。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共同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围绕“爱润童心,爱育生命”交流主题,分享我们一学期来与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见证着让我们成长的精神能量。
党员教师专场
曹倩老师:
对待班里特别的孩子,与她保持边界,反而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进行社会化的体验,从而学会与同伴相处。爱孩子是给孩子空间自我成长,要学会做60分的老师。 和家长沟通时,始终尊重对方的教养方式,以一个倾听者的态度,并温和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家庭成为滋养孩子的港湾,充满烟火气、欢声笑语,并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整个家庭就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李校长回应:
曹老师能从孩子、家长、自我觉察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学会观察、发现他们的优势、长处,引导他们成为最棒的自己;在遇到问题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给予家长很好的支持。面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班主任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学习和借鉴别人好的方法。
杨留留老师:
把排练课本剧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自己定剧本、选角色、组织排练,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成长。放手,让我们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
李校长回应:
留留老师本次读书交流,在分享内容上有很大的转变,虽然没有使用很专业的心理学词汇,但从她之前分享的焦虑到现在的开心幸福,已经说明她不断地学习心理学之后,内在也在发生变化,并把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才是我们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从孩子们自己排练节目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老师适当的放手会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我们也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王雪红老师:
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假学习”的情况,作为老师我们不要被部分学生看似“努力”所蒙蔽。要经常跟这些孩子谈心,帮他们树立对学习的正确认知,经常让这部分孩子去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要让这部分孩子正确地看待老师和家长的评价。
作为党员老师,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踏实认真。多讲付出,少求回报。在跟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时刻用我们的爱去滋润童心,用我们的爱去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韩书记回应:
“育人育心育成长”是我们教师的核心任务。孩子的“察言观色”和“假学习”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这种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培育出来的?是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的大环境塑造出来的人格?
一个人长期处于被表扬,被羡慕的角色,肯定会感受到很多压力,他的“超我”会占据最高位,导致慢慢地失去“自我”,过度依赖外界对他的认同。而且也会导致抗挫能力下降,所以我们老师要警惕长期处于被表扬中的孩子,关注他的心理动机。
王铄璞老师:
安全感的环境,充分自由的展示,是每一位孩子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必须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共情的能力,客观中正地去看待人和事,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同时面对孩子的嫉妒心理,我们要在心中理清楚,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甚至有的时候嫉妒会带给孩子动力,朝着嫉妒的对象来努力和靠近,同时也要帮助孩子来理清楚,有这种心理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李校长回应:
铄璞老师虽然年轻,但作为班主任,管理很用心,也很有特色。我们在教学中针对课堂上发言学生的覆盖面要做到均衡,要让班里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同时充分发挥小组交流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分享的机会;当班里孩子有情绪产生时不打击孩子,给孩子平静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慢慢地认识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
王燕冉老师:
教师在课堂上要打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针对课堂生成的环节及时转变思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让孩子经历问题、猜想、体验、验证等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真正让他们做到自主学习,从中获得价值感。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韩书记回应:
燕冉老师能够看见孩子、看见自己。她深入贯彻学校的“四级一线”“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理念,给孩子营造安全、包容和支持的环境,孩子们才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抓住课堂生成,把课堂引向深处。
老师们也要觉察自己的控制欲,怎么去打破重建,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做功课。一旦打破重建之后,我们人格就会承现出一个灵活、充盈的状态,遇到课堂上的生成能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些需要我们去努力。
李校长回应:
作为党员先锋示范引领作用,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间,关键时刻要冲在前,这是党员最基本的要求。通过燕冉老师的分享,我体会到了她作为一名党员,在任务急、工作量大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冲到最前,这就是我们党员的示范引领。
张金艳老师:
面对老师的情绪,孩子内心依然保持清明,没有和老师产生情绪共生,而是看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并勇敢地表达出来,说明这个孩子自我核心力量特别坚定。面对权威和指责时,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这是孩子意识独立的表现。作为老师我需要从观念上改变,并不断保持觉知,对孩子耐心一些,觉察暴力、权威,控制在潜意识层面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韩书记回应:
我们应该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放下权威,去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特别要觉察平时我们容易忽略的小事,在这些小事中我们有没有、能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支持他,这些需要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什么是真正跟子孩子“在一起”,值得我们深思。
马俊老师: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的表达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人的外貌很难改变,但无论怎样的外貌和身高,一个人的最终魅力来自智慧和人格。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明的认识,才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动摇对自我的认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内心有坚定力量的人。
李校长回应:
从马俊老师的案例分享中能体会到马俊老师的成长。从案例内容上来看,当遇到班里不能接纳自己容貌的孩子时,老师能找到恰当的方法及时地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帮助他们塑造强大的内心。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能从细微之处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又能及时地给予帮助,特别难能可贵。
宋露伊老师:
拨开情绪的迷雾,才能看到事件的真相,这种自我觉知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在成长、逐渐趋于稳定的一部分。排除情绪后的沟通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层层剥离事件,让真相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从而解开误会,化解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两个孩子对自己情绪的陪伴与处理,我惊讶于孩于的勇取真诚和内心的清明,以及他们对自己内在的关照,让我仰视。
韩书记回应:
班级展示的特质其实就是班主任展现出来的特质。孩子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制定规则,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一定要避免出现暴力等权威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班主任能够给孩子一定时间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去解决就会简单很多。露伊充分发挥了党员的示范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陈君飞老师: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课堂上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多样化的创新。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打破固定型思维,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只有我们自己先学会创新,勇于打破既定的模式,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创新型思维的学生。
韩书记回应:
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学校倡导的“四级一线”教学法,不仅只落在口头上,也要落实在行动中。我们追随名师的脚步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根据学情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寻找符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陈冰老师:
孩子宁可承受伤害的痛苦,也不愿说出来,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成人和孩子相处一定是出了问题。这提醒着我们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要营造一个更加抱持性的,有安全感的环境,接纳孩子,观察孩子,聆听孩子,帮助他们构建更稳定的内在,给予他们面对风雨的力量,对抗挫折的勇气。让他们知道,受到伤害不是自己的错,要大声地说出来,勇敢地保护自己,父母和老师会永远会永远和你站在一起,共同面对。
韩书记回应:
作为班主任,在学校里我们无形中替代了“妈妈”的角色,也赋予了班主任这个角色新的内涵。当这个孩子面临外界的暴力、妈妈的抱怨时,他会把自己包裹起来,如果不把这个壳打破,孩子未来会出现心理问题。
当突发意外发生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应激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陈老师处理得非常好。我们还要告诉家长,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当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主动求助,我们也要关注班级中存在的这类孩子
韩程程老师:
青春期的孩子会经历迷茫-怀疑-重塑这样一个过程,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性心理发展任务涉及整个的人格建构。也关系到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成人需要懂得青春期孩子的性心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发展任务。老师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要跟他们去谈探讨爱与责任的话题,从小就要给孩子建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
韩书记回应:
程程老师能够关注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及时、恰当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引导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同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们,我们也多让他们说说,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在交流中帮助孩子理清喜欢、欣赏和爱,明晰朋友间相处的边界。
杨易伊老师:
孩子犟嘴并且被批评后,捎带他人的行为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归根到底,就是力图保住他还是个“好”学生的形象以及他的自尊心。同时孩子内心无法承担这份公然的批评,必须要拉上他人一起分担这份痛苦,以减轻心理压力。我们看见并理解了他,引导孩子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学会责任和担当。我们要用成长型思维去引导孩子,把问题变成一个去学习的技能。
韩书记回应:
通过读书,老师们都意识到透过孩子发生的问题,去深思背后原因。长时间读书的积累,能让我们快速觉察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处于防御状态,孩子不能正视他的问题,批评教育并不能深入内心。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他心理动机是让别人和自己同处于一个状态里面,这样可以降低羞耻感,当了解以后,再去处理问题时,老师内心就会很清明,一眼就能看到问题本质的原因,可以帮助孩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赵雅莉老师:
家庭如果一味地包办代替,会让孩子丧失自我功能,不仅在生活上,在学习上也表现出动力不足。改变孩子,要先从改变家长的观念入手。同时在学校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孩子锻炼提高自我功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
李校长回应: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老师没有放弃孩子,反而投入了很大精力,给予孩子爱和成长的动力。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真诚地付出,并愿意积极地作出改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李培培老师:
每个孩子天生渴望被关注,只是每个人获取关注的方式不同,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关注与回应,要让孩子知道:我看见你的情绪,我理解你的情绪,因此无需借着异常的行为来引起注意。对于他们异常的行为不能采取不理会的方式,善于用正向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改正不良行为。
李校长回应:
培培老师放下自己的权威与控制,没有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斥责,允许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是一种难得的教育智慧,也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一种可贵品质。
刘莉老师:
真正的倾听是愿意去听,听对方所有的情绪、感受和想法。愿意去听,是你用时间并且心甘情愿的去聆听。对方表达情绪时,不评价、不指导、不论对错。一方肯表达,一方愿倾听,两方配合默契,才能达到效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能够有力量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逐步发展他们的能力,向外探究世界,向内守护自己。
韩书记回应:
倾听和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向家长普及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们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中,更好地倾听孩子,和孩子交流,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闫岩老师:
孩子在成人的目光里认识自己,成人如何看待他们,他们也会如何看待自己,所以我们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看见”他们,让他们获得自信,阳光成长。同时,成人也在通过孩子的种种行为镜映自己、疗愈自己。让我们都做眼里闪着光,心中有力量的老师!
李校长回应: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要觉察自己的言行,用一个更好的人格状态和教育理念来引导孩子成长。
韩书记回应:
孩子通过成人的目光看见自己,这里是我们常说的“镜像反应”。孩子在我们成人的态度和语言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教师专场
李婷婷老师:
学校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性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应该成为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性知识进入课堂,会使学生意识到:性不是神秘的,也不是罪恶的,而是和其他知识一样,是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科学知识。孩子在面对自己性生理的发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我们老师和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帮助孩子接纳和理解自己身体的成长过程。
李校长回应:当我们遇到女同学青春期的问题时,我们不是回避,而是帮助孩子解决;以后我们要强化不同年级的性教育。即使婷婷老师已经做的很暖心了,但她仍能认识到自己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要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去尊重平等对待他们,而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
杜小霞老师:
骂老师的孩子受家庭、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负面的影响,而处于无助的状态。通过自我觉察,意识到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以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孩子,从而对学生由排斥、愤怒慢慢转变为理解,共情,直到最后转变为对学生的悦纳。这个过程中也是老师打破并重建自我的过程。悦纳孩子,做到自渡。
李校长回应: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很生气。当我们能够跳出情绪,就会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或许是一种求助的信号,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在这类孩子身上。小霞老师与孩子的共情,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学生是站在统一战线的。
王祎鹏老师:
通过分析学生一次课间玩耍引发的矛盾,为我们分享了二年级学生社会化程度较低,规则意识不够内化,边界意识不明晰的特点。在她的分享中,还提出了性教育中也要进行边界意识的价值观教育。她结合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建立边界意识:确定边界的范围、明晰越界的行为、拒绝不当行为、允许有不同意见。最后她分享到:边界意识是人与人最高级别的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
李校长回应:
边界感是高级的尊重,是人与人最舒适的关系。边界感不是冷漠、冰冷的,毫无顾忌他人的感受,而是要有温度,有温情,同时还得有规则的刚性,人文的人性。
金静老师:
内观我自己,期末复习阶段,作为老师也一直处在焦虑的情绪中,庆幸自己及时觉察到情绪并调整,我们面对不同的孩子,他们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不同,要真正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努力给每个孩子创造机会,自己努力做好自己。
李校长回应:
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对我们的接纳程度有时候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我们就会焦虑。外在的事实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要通过内在的改变来适应外在的环境,心态平稳了,焦虑才会减少,工作才能干好。
李素老师: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来,攻击性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一切行为的驱动力。而本我、自我强大,超我薄弱的孩子,更容易被这种驱动力所影响,将自己内在的情绪通过攻击表达出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从与学生共情的愤怒情绪中抽离出来,及时切断与学生的共情,以一位老师的身份用中正、坚定、客观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李校长回应:
在处理孩子的纠纷过程中,能及时觉察到自己的不恰当做法,并快速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最终圆满的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
张敬敬老师:
一个冲突的解决,学生不仅对我有了信任感,还发现他在数学课上的学习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应该用更好的方式来和学生建立更好的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我们能感觉到教育真正的乐趣。
李校长回应:
良好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反之,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心理,抹杀学习积极性导致厌学。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理解、包容、接纳学生,并及时地给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刘欣怡老师:
学生不分场合的尖叫一方面是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同时也是想引起周围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尖叫行为是被允许的,但当所处环境是教室时,我们要及时介入,同时也意识到,不要总是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孩子在成长路上有贪玩调皮的表现,都属于符合年龄特征的正常现象,我们要正确引导,用爱滋润孩子成长的道路。
李校长回应:
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教师,能把所学心理学理论与案例进行匹配,成长得很快。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这样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会更深入、透彻。
金钰璞老师:
孩子们客观地、就事论事地分析输掉比赛的原因。从赛前到赛中,从准备到心态,没有抱怨,更没有一个孩子指责出现失误的运动员。虽然大家情绪低落,但场面异常和谐。我被孩子们的善意和包容完全打动了,被这互助友好的氛围打动了。北风不能吹掉人们身上的棉衣,阳光的温暖却能让人卸下厚厚的防备。自己意识到的问题,永远比被别人的揭露来得更为深刻,孩子们用他们的爱和包容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都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一束光,照亮学生的心田。其实,师生一场,我们可以成为彼此的光。
李校长回应:
金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面对挫折教育的案例,讲述了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挫折,班级凝聚力反而得到提升。没有失败就显现不出来成功的可贵,这就是体育竞技的魅力,也是学校每学期为孩子组织各项体育比赛的原因。输赢不是既定的,我们要端正心态,让孩子既能接受成功的喜悦,也能接受失败所带来的挑战,战胜难关,才更能凸显出同学之间的团结。
王彤曦老师:
当孩子的长处得到别人认可时,也会对孩子起到一个正向的强化,从而使其发生改变。我们在与孩子们深入接触的过程中,要对每个孩子有更加深到的认知和了解,尤其不能先入为主给孩子打标签。作为老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多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平台去展现自己,而不只是单一地教会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李校长回应:
彤曦老师在处理班级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先让学生们尝试解决,放手的同时又有关注,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这是非常难得的。
李帅老师:
孩子是在经历和体验之后的主动调整中,逐渐进步和成长的。通过两次情况说明,为孩子提供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在一次次的理清事实,看清自己,看见别人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深入孩子内心,剥开洋葱一层层表皮之后,我也意识到孩子有属于他自己的规则意识,我们要学会引导孩子的行为,用爱来滋润学生,接纳孩子。只有爱才能剥开表皮看到内在,所以我们要从爱出发,助力成长!
石利敏老师:
敏感期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在敏感期内儿童的需求受到阻碍,他们会丧失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孩子敏感期的行为,营造环境,鼓励探索,适时帮助,不乱干预,给予儿童支持,抓住敏感期这一特殊时机,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发展。
李校长回应:
从两位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读书带给我们潜移默化地成长。石老师通过案例将儿童敏感期的相关内容讲述得十分清楚,能够将理论运用实践,并与教学相结合。李帅老师在和孩子处理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只看表象,片面地判断对错。我们都学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发现问题的根源,通过一层一层剥离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内心清明。
李芮瑶老师:
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成长带来的困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内心隐秘的角落。老师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共同探讨找寻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们的目标不是拆掉,而是要给予他们属于自己安全的这个角落一点点温暖。
马怡婷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与孩子共情,更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情,让家长看到孩子内心的需要,减轻孩子成长的压力,走进孩子的内心,还孩子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
李校长回应:教育不仅是面向学生,更要面向家长,团结家长的力量,我们要利用好每月一次的家长培训,建立好学校与家庭的连接,更新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家校一致,才能更好地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南梦媛老师:
对于我们小学阶段来说,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要给孩子更多试错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帮孩子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刘小静老师:
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树立学习的信心,以此来克服这些孩子自卑的心理,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和所有的同学是一样的,是集体的一份子,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去,改变他们。
李校长回应:
学生内在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是形成自驱力的前提下,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具体的帮助,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真实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悦纳自己,改变就发生了。
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老师们诸多的感受、体会、经历与精彩分享,让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再一次拉近,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再一次得到充盈。
韩书记为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做最后的总结: “最是书香能致远,学习之乐乐无穷”,今天我 们齐聚一堂分享、体验、思绪万千。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在 这场通向美好的修行里,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爱与温暖的陪伴, 愿我们各位老师在这场爱的修行里,与我们的孩子彼此成就,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