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未成年人将会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很多父母需要上班,孩子多由祖辈照顾,或是送到各类辅导班。孩子停留的地方由家和学校简单的两点一线,变得复杂多变,安全问题亟需重视。这份防性侵小知识请记下:
走出“五大误区”,
全面了解性侵。
误区一:
性侵只会针对“大一点儿”的孩子?
不!性侵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孩子身上。
据“女童保护”统计,2022年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中,7-14岁受害者居多,最小的受害者为2岁。
误区二:
男孩不可能遭遇性侵?
不!女孩、男孩都有可能遭遇性侵。
2022年全国媒体公开报道的223起性侵儿童案中,569名受害者中17人为男童,占比2.99%。家长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可以“高枕无忧”。
误区三:
提防陌生人就够了?
不!经司法部门统计,性侵孩子的不只是陌生人,熟人作案几率反而更大。
据“女童保护”统计,2022年公开报道案例中,80.80%为熟人作案。
误区四:
性侵手段只有暴力,检查孩子有无伤痕就够了?
不!侵犯者实施性侵时,不仅可能使用暴力,还会采用威胁、恐吓、诱骗等“软”手段,如言语恐吓、送糖、送玩具等。
误区五:
男女朋友自愿发生性关系不构成强奸罪?
不!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无论对方是否自愿,都有可能构成强奸罪,且从重处罚。而且只要生殖器官有接触,即可认定强奸既遂。
孩子受侵害,
家长怎么办?
01
第一时间找警察求助。
02
保持镇定,及时安抚孩子,陪伴在孩子身边。
03
注意保留全部证据,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
04
必要时,寻求社会和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以尽快消除受侵害的心理阴影,促进孩子阳光健康成长。
孩子,你要这样保护自己:

01
不随便与陌生人交流,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玩具等物品,更不要跟陌生人外出。
02
外出前一定要告诉父母等亲人,最好结伴而行,避免去偏僻、陌生的地方。
03
不随便告诉陌生人手机号码、微信号、家庭地址和家庭成员等信息。
04
对认识的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言语上或行为上“怪怪的”的熟人也要果断拒绝,大声说“不”!
05
不单独与异性长时间待在房间、办公室、电梯、楼道、汽车等封闭的空间。
家长,你要这样保护孩子:
01
不轻易把孩子交给除家人以外的人照看,对照看孩子的人要充分了解。
02
无论多忙,都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反应,如孩子突然不爱讲话,变得胆小、爱哭、突然不喜欢上学,突然害怕跟父母亲热等。
03
在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时,要经常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的下身及内衣裤。
04
幼童是最易被性侵的群体,防性侵教育最晚要从2岁时做起。不要担心听不懂,2岁左右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黄金年龄,他们能明白并记住的东西远超家长的想象。
05
防性侵教育是持续性的。防性侵教育跟交通安全教育一样,要反复叮嘱,时刻提醒,还要时不时考考孩子们。
《刑法》知识普及:
【猥亵儿童罪】
【“猥亵”的含义】以刺激或满足行为人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式对儿童(包括男童、女童)实施淫秽行为。
【定罪与量刑】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是否需要“暴力”手段?
不需要。儿童认识能力,尤其对性的认识能力很欠缺。为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构成猥亵儿童罪不要求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进行。不管儿童是否“同意”、是否“反抗”,均不影响行为的定性。即只要对儿童实施了猥亵行为,就构成本罪。
【强奸罪】
【定义】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加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幼女、奸淫幼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
(六)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编/审:向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