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生积极品质的样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总结

wdx
创建于2023-07-06
阅读 3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研究背景

    在2020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蓝皮书》中显示,青少年阶段(12-18岁),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最高,初二、初三次之,高中最低。高中及以下学生抑郁高风险检出率达18.1%。其中,学习造成的心理问题居首位,主要是学习压力、厌学、考试焦虑,此外,人际交往压力、青春期心理问题等都是造成学生抑郁证高风险的原因。柏拉图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年轻人从正面的事情中寻找愉悦。高中阶段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面对如此突出的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急需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科学的范式去培养和教导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降低高中生的抑郁感和焦虑感。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学生更容易激发潜能,获得建立美好生活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教育部提出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点要求之一。

    本课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建立强大的心理系统,使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感。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主要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普查;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课程;提升教师、家长的幸福感使其成为学生发展的助力;建设一套适合提升本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校本教材。希望通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完成以下四点目标:

    ①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形成调查报告;

    ②提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

    ③完善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校本课程的教材建设;

    ④提升教师、家长的幸福感,使其对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助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发现与分析问题→寻找经验启示、理论依据→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安排四个研究内容:一是了解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存在问题;二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寻提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三是从教师、家长多角度开展积极心理知识普及,使其成为提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助力;四是逐步完善提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校本课程与教材。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书籍的整理归纳与分析,了解有关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及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内容,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测量法:专业心理测验,考查干预前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通过测量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寻求编写提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校本课程的内容依据;

    (3)访谈法:访谈对象是家长和老师,家长主要访谈内容是对高中学生心理状态的关心和重视程度,对亲子沟通的需求度;老师主要访谈内容是提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校本课程内容的合适度;

    (4)观察法:准确地、全面地观察、记录、保存课堂教学材料和学生活动材料;

    (5)行动研究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师培训、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立足本校实际,以学校的发展要求来定位研究的内容。注重调查研究,在不断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经验总结法:本课题根据积极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过程,分析概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已开展的工作

本课题内容的研究我们于2021年1月已经开展,到2021年4月正好有此课题研究相关文件,于是在2021年6开始申请课题,在12月立项,2022年2月进行开题论证。接着课题进入全面研究阶段。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获得更有价值的教科研成果,我们认真落实以下措施:

(一)成立课题组科研团队,明确职责与分工,周密制定研究计划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进行,课题组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相关制度与工作计划,明确职责与分工。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开展、指导、组织、设计策划工作;指导专家对课题的开展提供指导建议并负责审核课题各阶段成果的内容,确保课题保质保量完成;核心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各类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

成员分工

(二)重视研究队伍的学习与培训工作

组织教师通过自学学习《积极教育》系列课程,阅读《积极情绪的力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真实的幸福》《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等书籍,通过线上学习、云阅读资料搜集方式积累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

(三)完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课题主持人王冬雪老师通过三学期开展《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选修课程,逐步形成完善的积极心理学选修课课程体系。课题成员将课题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目前已经形成“积极情绪”“自我认识”“生命意义”“积极沟通”“积极成就”等主题的心理课程,形成详细教案,逐渐完成常规课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题成员刘老师先后开展《做好孩子情绪调节的好帮手》《如何登上亲子沟通的新客船》《爱要怎么说》《听懂孩子话语的必修课》《做智慧家长助力孩子成长》家长讲座,建立系统的家长课程体系。

课题成员刘老师开展《抓住教育契机,为学生赋能》,王老师《积极语言点亮生命》,于老师《青少年心理发展》系列讲座,逐步建立系统的教师成长课程体系。

同课异构展风采,联合教研促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课题成员深入落实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致力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通过参加兴安盟教研室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校内公开课等方式,逐渐打磨出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积极教育校本教材。

(三)将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作为积极教育的重要载体

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培养师生及学生家长健康的生活理念,丰富校园生活,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主动应对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每年定期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主要开展“心理漫画”“心理海报”“感恩主题正文”“三件好事打卡”“寻找最美笑脸微笑展”“心动感恩信”“我为学长学姐送祝福”“心动感恩信”等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反响热烈。

(四)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布积极教育资讯

利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为师生、家长推送前沿的积极教育信息,内容涵盖家庭教育、教师成长、心理科普等信息,旨在给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充足的信息,便于了解积极教育,做到随去随用,助力学生成长。

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元参与、相互协作,形成了积极教育全员参与的局面。

五、取得的初步成绩

        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相信在各级专家悉心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阅读 3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