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有繁星 逐光而行—三亚市第三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第二学期教研总结

馨馨语
创建于2023-07-06
阅读 27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每一次交流都是新的出发

亦是教育担当实践智慧的交响

未来已来,我们始终在路上

春播夏耘,秋收冬藏

这就是,教育最好的模样

教研,它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在青春的岁月里;它像是一首悠扬的音乐,萦绕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语文教研的意义更加凸显,它是沟通思想的桥梁,是启迪智慧的明灯。

在教研中,我们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播种,让他们在汉字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文字的美妙。我们用故事温润他们的情感,用诗词熏陶他们的心灵,用文言塑造他们的气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努力和智慧。

在教研中,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动。我们用课堂打造一个神奇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的才华。我们用言传身教,引导他们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世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研,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探索之旅。我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超越。每一次的研讨、每一次的实践,都是我们迈向更高峰的脚步。让我们牢记初心,用爱和智慧,诗意般地引领孩子们走向未来,开启他们的人生华章。

风有信,花正艳。缤纷的季节,明媚的阳光。踏着仲夏的旋律,迈着轻快的脚步,这学期的教研工作接近了尾声。本学期的教研经历了冬的酝酿,春的勃发,迎来了夏的绿意盎然。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在学期过半,六年级组全体在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认真学习新理念,扎实研究新课堂。组内老师团结一心,围绕学校教学工作重点,真抓实干,以多层次多维度的、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交流、讨论、研究的基点,深化理论认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科研成长,以求达到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我们的团队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细心地呵护、用心浇灌、陪伴沐浴阳光风雨。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是一支敬业、乐业、专业的教学团队,由名师骨干教师带领,本组老师在参与基本的教学工作的同时,重点参与了学校书香教育、学校特色课程、学校重点社团等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教师们积极尽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谱写出一曲曲奋斗不息的青春凯歌。

播习作之种子 开语文之花

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习作课,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上好习作课至关重要,也考验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读写相互促进。为了探索习作教学的新路径,优化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进行了光盘学习以《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例。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本节课要求同学们就自己生活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习作展风采 教研共成长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重难点,也是语文老师普遍存在的短板。老师们更擅长单篇文本的阅读教学,对于习作教学望而却步,有一定的畏难心理。习作是最能体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载体,对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明晰习作教学的方向,了解习作教学的策略,3月7日 进行了光盘学习《如何写好故事梗概》共同探讨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聚焦习作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在光盘《心愿》学习研讨中,授课教师紧紧抓住“我的心愿是什么”“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努力做过什么”三个问题,教会学生习作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亲自撰写示范,为学生做了良好的示范。

聚集体智慧 备精彩课堂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全体老师们充分利用了彼此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研究并修改了教学方案。有“备”而来,集体备课有序进行,老师们热情参与,积极发言,思想的火花不停的碰撞,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理念”等方面各抒己见,对授课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体研讨,结合实际对教案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这种集体研讨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设计的质量提升,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系统、合理和具有针对性。

“集”众之长 有“备”而教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备课组对《十六年前的回忆》集体备课,以研讨形成合力,以交流汇集智慧,着力于提高教师分析教材、优化课堂的能力。

贯彻新课标 构建新课堂

研讨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杜丽荣老师始终沉稳干练,由如今幸福的生活引入,让学生谈感受,接着巧妙引出本课主人公李大钊。通过文本背景的讲解再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文本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中杜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突出。从对学生学习课文前对预习的强调:自读课文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引导,多音字学习时不同读音的意思不同的提示,再到朗读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深入有感情地读的指导……处处体现着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而《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题之后》课堂上的贾春艳老师一如往常地亲切、智慧、富有激情。整堂课教学层次明晰,重点落实方法指导。教师有着强烈的文体意识,紧紧扣住文体特点,带领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走进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魅力。

教与研携手 学与思并行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单元要素是“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叶小芳老师通过单元通读和课文细读,把这一要素的落实确定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并利用大量时间、采取各种方法来突出这一重点。用娴熟的技巧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并在这节课堂上运用这些方法,真正体现了学方法用方法。还通过角色朗读、老师范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研读课标共成长 领悟精神明方向

增强新课标学习实效,创新新课标学习分享形式,备课组内领学互动、推荐专家讲座,深入理解。并且组织了小学语文组新课标线上学习,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

学以致用,我们还积极促进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本学期我们的研究重点确定为“学习任务群”研究,结合“学习任务群”设计序列化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展演活动,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加强阅读与表达训练。

始于育人 忠于课标

古人云:“学而知之,非生而知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尤其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得不断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是我们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落实新课标 共育新素养

心中有“课标”,脚下有路径。本学期教师们深入课标学习,聚力核心素养。教师们还有针对性的撰写学习心得方便组内老师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教研组积极鼓励老师们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让核心素养在“双减”后的课堂落地生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研促教 “语”你同行

所有的研讨活动,我们都全程全员参与。有记录、有反思、有二次研讨。确保真学习、真收获、真反思、真有效。

研途开花 满园芬芳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教研新模式,更成为我组语文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六年级语文组大家都积极参与,吃透每一点细节,钻研每一个难点,狠抓每一处重点,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向高效课堂努力!

教学常规

学习新理念,践行新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真主人。让每一节课都教之有道、学之有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为此,六年级语文组教师积极开设公开课,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研究,在身边的课例研讨中共进行远。

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客观 公平 公开评价重要前提。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只有立足学情,作为教学中引导者的教师才能正确把握“引”的方向、“导”的重点,教学才有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方法。

每位执教教师都能准确把握学情,做到以学定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方面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处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呈现出了风格各异、精彩迭出的课堂,有深度更有温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我们的课堂

课堂上,老师们意气昂扬,慷慨淋漓,却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熬了多少个灯光长明,为的就是将自己的课堂一遍一遍打磨求精。当老师开始讲解课文时,学生们专注地听着,认真地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笔记。有些学生还会举手提问,与老师互动,展示他们的思考和求知欲。也学生们展示了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能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并能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他们也善于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独立撰写短文、作文或诗歌,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的作业

为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切实推进课程改革,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以创新作业模式为突破口,积极改革作业的布置内容与形式,让作业成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的载体。结合单元综合实践的主题布置实践性特色作业,学生在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增添情趣,增强本领,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爱心耕耘在日出月落阴睛圆缺,知识撒播于春夏秋冬雨露风霜,付出在点滴,奉献于长久。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本学期的教研圆满结束,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教学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上课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教研让老师们沉下心来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让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相信活动过后老师们更加心有所持,更愿砥砺前行,继续学习新课标理念,聚焦核心素养,构建更高效课堂。让我们一起向更优质的课堂进发!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后备力量。愿我们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

愿我们都在“探索路上”

愿我们都能“以教为学”

愿我们都能“以思为进”

阅读 27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