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推广“光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区域经验和成果,光明区教科院组织开展了光明区基础教育首席信息官(CIO)第一期培养工作。
7月3日上午,特邀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安鹏铖博士围绕如何通过智能环境设计赋能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了学习中心设计主题培训。
技术共生,以生为本
本次培训中,安鹏铖博士首先探讨了技术与人的关系。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型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交互过程中不考虑技术使用者与学生间的互动,将技术置于技术使用者的注意力中心。他通过对多个设计案例的讲解指出,技术不应是注意力的中心,而是应该构建技术与人共生的应用场景,让智能技术融入课堂与环境,以增强与延伸人的能力。
例如在智能灯案例中,通过在课堂桌面放置可以记录教师行走轨迹、视觉方向与空间位置等信息的智能灯,可以实时分析课堂中教师的行为数据,并通过灯光提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课堂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智能灯不会过多的占据师生的注意力中心,而是悄无声息地帮助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行动中的反思”,且课后教师也可以根据后台记录的蒲公英图等可视化数据,对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
技术赋能,提质增效
随后,安鹏铖博士详细介绍了智能设计的五维度框架,以及以人为中心的智慧教育技术核心要点等内容。并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社交机器人帮助孤独症学生培养社交能力,应用智能脑电头环进行神经反馈训练,以及AR技术与脑机接口的整合实践等设计案例,生动讲解了如何设计智能工具与环境,打开学习过程的“黑匣子”,赋能教育教学工作。
此外,安鹏铖博士还通过实践案例讲解了如何引导没有技术背景的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以及指导学生使用智能软件助力创意设计的实用技巧等。
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环境等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部6月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将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列为重点任务。安鹏铖教授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精彩授课,提升了教师对智能学习环境设计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探索技术赋能教育提供了指导与引领,深受学员好评。
(2023年光明区CIO学习中心设计小组)
文 稿:谭巧 黄光永
审 稿:蔡太平
编 辑:郑洲
图 片: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