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风吹处,看别样情浓
——《父父子子》读后感
去年,《人世间》在中央一台谢幕了,中央八台开始重播,好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好剧了。关于这部剧,我是边读书边刷剧看完的。在此之前,我有幸认识《人世间》作者梁老师,他做人低调,为人谦逊。作为晚辈的我还有几次机缘,竖起耳朵膜拜聆听梁老师谆谆教导,能有此幸运真是奇缘呀.
梁晓声老师继《人世间》后,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父父子子》。作品以东北高氏、纽约赵氏等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宏阔时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垦荒拓野。更创造性地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呈现国人和海外同胞异地同心的“双城记”。
这部长篇小说以东北企业家高鹏举四代人及其亲友的人物命运为主线,重现了那个理想与动荡共存的时代。梁老师不愧是矛盾文学奖得主,一开篇就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的一开始,哈尔滨企业家高鹏举在医院送别了死去的朋友,3年前他刚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由高公子变成了高先生,当时的哈尔滨已沦陷为日本法西斯统治下的“满洲国”。
这段时期是高鹏举人生的至暗时刻。先是死去朋友的尸体被日本人抢走,林场被日本人强制接管,他冒险放了其他工人却导致日本人直接上门追责,心腹孙师傅为了保护他在他眼前被残忍杀害,而母亲也因为目睹惨剧受不住刺激当场去世....
高鹏举把妻儿送出国,自己则留在了哈尔滨与日本人周旋,暗中支持抗日事业。
高坤,高鹏举生于美国的小儿子。1935年,他目睹至亲被杀;1941年,他再次接到小舅战死疆场的噩耗:回国后,又遇父亲、挚爱双双被刺身亡!痛失所爱。
高山,高坤之子。1972年,中美建交后,他被带回美国。却又在十二年后,毅然抛弃一切,不畏艰难,返回中国….那种坚定的信念感,让人直想落泪!
书中人物,无一不格局高伟,自尊自强。
高家四代,无人不是沧桑变故,被重重打击,却无人消沉,而是扛起大业,奋进直追!
而赵家四代,也是一路筚路褴褛,创业维艰,终于备受白眼与屈辱的美国,亲手成就了唐人街的繁华!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屈辱、深刻、沧桑的历史,却也是峥嵘、不屈、自我淬炼、改天换地的历史。
父父子子,继往开来。
这是四代人的故事,更是中国的故事。它交织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混杂了家族起落与时代变迁,既是对文化的记录,更是对民族、历史的书写!
那段屈辱的过去,那群自强不息的儿女,正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中国才摆脱了冷气,向上走去,迎来了一个有尊严、有自由、自立自强的时代!
正如写完此部书后,梁晓声老师发出感叹:“名下有此书,身为中国作家,又去一憾也!”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叙述空间与人物形象的描画最能体现时代的温度、文化的刻度与情感的浓度。与《人世间》展现二十世纪后半叶与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人生活变迁史不同,《父父子子》从近代中国出发,描画了现代中国在争取独立自主时代背景下的百姓生活图景,两部作品共同建构了百年中国的世态民情画卷。
无论是北大荒知青文学中涌动的理想主义情怀,《人世间》中为普通百姓立传的创作理念,还是《父父子子》中为现代中国谱写的奋斗之歌,都彰显了梁晓声作为中国作家的使命感和文学理想。他秉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介入现实的创作宗旨,执着地将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解放的动人故事讲给读者听,把敢于担当、舍身忘己的可贵品质展于世人面前,就是意欲用文学来影响世道人心,提醒国人不忘对人性良善的追求。
《父父子子》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老师的封笔之作,是每个人都值得珍藏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