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 第四组学习心得
赵东升
提质培优下的精品资源课程建设与实践——王勤英
7月3日上午,在女子学院文体中心,王勤英教授给我们做了题为《提质培优下的精品资源课程建设与实践》的讲座。王勤英老师是一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省模范教师,全国水利职教名师。主持国家级课程3门,发表论文50篇,主编教材8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14项;主持完成国内外生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技术负责国际合作项目5项。
王老师首先回顾了2003年至2010年底国家建设3700多门精品课程的过程,以及此后的四个发展阶段。2003-2012是建设3000门精品课程;2012-2014是建设252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2017认定49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2018认定80门;2020认定了99门。至今一共是232门。在线精品课不仅课程越来越好,资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体现学生为本。然后又给我们介绍了智慧职教慕课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职业教育院校使用率低的原因:一是水平不够高,资源不够丰富;二是建的出发点有的只是为了建,不是为了用;三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认为这里应该还有第四个原因,就是职业教育的许多具体技术技能在线上的学习中受到局限,不同于普通教育中那些知识类的内容,更容易通过线上来展示。
然后,王教授又从提升理念、学习提高等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国家的相关政策。比如2月13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在突破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积极创造数字教育新形态进程中,应当秉持的五种价值导向:
第一,数字教育应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推行全纳教育,实现学有所教、有教无类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数字技术具有互联互通、即时高效、动态共享的特征,能够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聚合起来,突破时空限制,跨学校、跨区域、跨国家传播分享,让那些身处不同环境的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渠道。同时,我们也要避免数字技术加剧教育的不公,从而让“世界范围内所有人都能获得优质教育”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第二,数字教育应是更有质量的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梯。发展数字教育,能够丰富智能教室、自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的智能化支撑提高教育管理和评价效能,提高人类学习与认知效能,为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数字教育应是适合人人的教育。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因材施教。数字教育能够在个性化地学、差异化地教、科学化地评等各方面发挥独特优势,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科学监测评价等,描绘学生成长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也必将有利于重塑人类教育形态,使人人接受适合的教育成为可能,助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四,数字教育应是绿色发展的教育。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教育不仅不能置身事外,还应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我们要遵循节约节俭、简洁高效的原则发展数字教育,重在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不盲目追求高端。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合理使用数字化教材、教具,推动数字教育成为教育低碳转型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助力绿色发展,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五,数字教育应是开放合作的教育。数字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开放合作的高效平台,开放合作也已经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无论是消除数字壁垒、缩小数字鸿沟、提升教育领域危机应对能力,还是培育合作增长点、挖掘发展新亮点、推动教育转型创新,都需要我们坚持合作包容共赢的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共同发展。我们应当携起手来,加强沟通交流,通过数字教育的开放合作,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数字时代的快车、共享数字教育发展成果、加速教育变革。
再如,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教育部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行动目标。一是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研制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指南,指导职业学校系统设计学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三是遴选 300 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100个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四是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 门左右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教授给大家介绍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点内容:一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二是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三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四是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五是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六是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七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八是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九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讲座中,王老师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准备》《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关键》《混合式教学应用与实践》《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申报》四个方面对当前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自身建设课程的经历和当前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立项及结项要求等为我们做了全面的介绍,并提出了细致中肯的策略建议。
听完以后,我们都感觉收获特别大,我们很多学员之前没有用过这个精品课,对精品课的了解也知之甚少。今天听完王老师的讲座,都有了想马上就回学校去尝试学习录制精品课的冲动。因为王老师的这个讲座用大量具体的这个案例和实践告诉我们这个精品课程怎么建,混合式教学怎么用,课程怎么申报,等等。有了这么多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和案例,让我们在理论的理解、课程建设的实际操作方法的接受方面都很轻松,课后我们也会再温习,再学习的,一定要在实践中再好好学习落实一下老师今天课堂讲座的有关内容。
游戏与幼儿成长——李曼
7月3日下午,李曼老师给我们培训班做了题为《游戏与幼儿成长》的专题讲座。
李老师以一个节奏小游戏“我是XX的”(示例视频:杨迪“我是四川的”)开场,并向大家强调“把该需要学习的语言放在音乐节奏当中,孩子会不厌其烦地玩,这样就可以反复学习。这就是游戏的魅力。”然后从《幼儿游戏的重要性》等理论方面和《日本藤幼儿园》《芬兰森林幼儿园的自然教育》等实践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具体包括:
第一部分,游戏的五大特征。想象与真实的统一:是假的,但不是随意想象;自由与约束的统一:自发、自主但有规则;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没有外在目的;轻松与紧张的统一:不惧失败,重体验;练习与探索的统一:从不会到会的探索发现。李老师强调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宽松的游戏氛围,但又要建立好规则,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第二部分,游戏的基本要素。引发游戏的环境:熟悉的环境、自由的氛围、难度与能力、不担心奖惩;游戏者的外显行为表现:表情、动作(探索、假装、语言)和语言;游戏者的内在心理体验:自由性体验(动区和静区)和积极的情绪体验。
第三部分,幼儿园游戏分类。规则游戏和自主游戏;帕特的无所事事、单独、平行、联合、合作游戏等;皮亚杰的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第四部分,物质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包括场地布置、安全保证、材料投放等。
第五部分,游戏与幼儿的发展。李老师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身体、认知、社会性)的适宜途径。
第六部分,游戏与学习。李老师认为,游戏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幼儿游戏的过程即幼儿学习的过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第七部分,如何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李老师认为,我们应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注重开展自选游戏,充分利用游戏组织种类教育活动和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在某些空余的时间,我们要引导幼儿自主游戏,只要是幼儿自发组织的就不应该去干预。但也要告诉幼儿不要影响其它孩子游戏。
第八部分,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包括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活动的观察者,游戏活动的指导者和游戏活动的分享者。其中,创设者要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材料投放的尺度、变废为宝。注意,幼儿是游戏活动分享的主角。比起成人事先指定的有说明书的玩具,孩子们更迷恋他们自创的玩法。作为观察者,老师要至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1.主题的选择,游戏主题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自发生成的,儿童有选择游戏主题的权利;2.知识经验的水平。学前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水平都会在游戏中创造性地表现,如果缺乏已有经验,就会导致游戏无法开展或进程缓慢,最终失去游戏的兴趣;3.游戏规则,幼儿可以参与规则的制定,但重要的是理解规则并必须遵守规则,所以游戏规则要越简单越好;4.场地,各类游戏都需要足够的场地;5.材料投放,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影响游戏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要注意游戏材料的数量、种类与层次性对幼儿游戏的影响;6.幼儿表现,主要观察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表情、行为动作以及语言等,这关系到游戏的顺利实施、游戏的后续开展。
最后,李老师还为我们分享介绍了日本藤幼儿园和芬兰幼儿园的游戏环境、设计。
一天的学习结束了,掩卷反思,这些学习内容让我们对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有了更高的认识,更广的视野,更多的了解,更深的感悟,更新的态度,更强的责任,一句话,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明晰了,行动的自觉性更明确了。
另外,今天对我们在座的许多学员来说,恐怕跟我一样,收获最大的就是理念的转变。作为一个有了一定教龄的老教师,面对数字化浪潮的袭来,确实有时有畏难和退缩情绪,对于教学的认识总想停留在传统的这种教育教学理念的舒适的模式当中。疫情中不得不使用腾迅、云班课、钉钉等在线教学平台时,也不够积极主动。以后也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跟上时代步伐,把精品在线课程好好研究研究,结合自己的课题,也建设一门校级课程,将来努力提升为省级甚至国家级。关键是克服心理、观念问题,技术问题应该不是问题。
由于我们是职业院校,更双师型教师只有真正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身份,我们老教师似乎更应该积极的去拥抱数字化教学这一新鲜事物,通过这次讲座,我更加认识到数字化教学对职业教育、对职教学生的巨大作用。回去以后我会主动的去尝试、探索、摸索,更好的赋能教学,也赋能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