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中国道教名山。
武当山龟蛇合体在很久以前就被古人称为“玄武”,在经过历朝历代不断演变后,“玄武”成为传说中镇守武当的水神。武当山金顶上的山峰是一只神龟,因为武当山位于南方,南方五行属火方,又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间非常高,火苗也非常高,周围山峰都朝向大顶,加上对着天上的火星,武当山地区火太盛,在这个火非常盛的地方有一个水神镇压在山顶,这样武当山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说法,水神镇压着火,水火既济,阴阳协调,因此名为“武当”。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著名的养生福地。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千年艾出武当太和山中,就是今天的武当山,这充分说明了武当山艾草即“武当艾”的悠久历史文化和重要价值!
武当山艾草有祛湿散寒之功效,晒干后可用来泡脚。三大仙草之一的艾草据说在行军打仗中,点燃艾草,烟往哪里飘,水就在哪里。
丹江口市官山镇铁炉村位于武当山南麓,丹江口市官山镇东南部, 与房县接壤,是个地道的山高路险的村。相传唐代时樊梨花在此创建了梨花坪练兵坊,并建红炉打造兵器,故后人称此处为“铁炉”。
武当山上的龙头香炉结合了武当山的结构和建筑点,古代工人在悬崖峭壁上用工具雕刻出一只栩栩栩如生的龙头。我们从侧面观看整个香炉的造型,就会发现整个香炉的底下是万丈深渊,而青铜色的香炉被放龙头上。与此同时,整个香炉的衬托部分犹如腾云驾雾的飞龙,上面刻画的云朵和龙身上的鳞片清晰可见。
在我国自汉代以后的历代墓葬石刻、壁画、瓦当、砖雕、帛画上,及历代流传的占星、相地、占筮等数术中,都有关于“四灵”的内容。所谓“四灵”,是指代表四方神灵的四种动物,称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灵”作为一个代表四方的整体受到崇拜,大约产生于战国初期或稍早。将“四灵”与四方相结合,则与古代的天文学和五行学说有关。我国古代把全天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称为二十八宿,根据它们的出没和中天时刻以定四时。战国以后,又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分别以“四灵”来命名。
四灵中的苍龙、白虎、朱雀分别是三种动物,只有玄武是两种动物的合体,从图像上看,是龟蛇纠缠的形象。宋人洪兴祖注《楚辞·远游》说:“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之形象形成于西汉末年,由于民间信仰以为龟蛇为雌雄二物,不可分离,故以龟蛇作为玄武神的象征。《后汉书·王梁传》称:“玄武,水神之名。”唐李贤注曰:“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到北宋,道家为避天尊圣祖玄朗神之讳,改玄武为真武,成为道教大神。到明代,明成祖朱棣以一藩王而伐天子,决意以北统南时,不得不乞灵于天神,玄武为北方之神,故对玄武神特别尊奉。明朝各大小衙门一律建玄武庙,而在南方民间信仰玄武尤烈。
湖北武当山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在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有一座全部为仿木结构铜铸鎏金的建筑,称为“金殿”,重檐歇山迭脊,殿内的12根柱子、斗拱檐椽、门窗以及殿内的神像、几案、供器无一不是铜铸的。殿中供奉真武帝君,披发跣足,丰姿魁伟。
殿中原有一尊鎏金玄武铜像,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铸。长65厘米,高47厘米,重53公斤。蛇躯紧缠龟体,两尾相交,蛇头耸立,龟首反顾,呈现相持形象。蛇躯鳞甲竦然,龟背纹理规整。这尊铜像形象生动,采用分块模铸法,铸造工艺精湛,通体鎏金,为我国古代金属铸造技术的杰作。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真武大帝为主神
真武,即元武,“元”通“玄”,故又名玄武。宋真宗赵恒因避所尊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尊为“佑圣帝君”。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玄武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在武当山修炼42年,功成道满,升天成神,被玉皇大帝封为“玄天上帝”等,镇守北方,因此,武当山被道教尊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
道教武当派
武当派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玄武,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强调忠孝伦理、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一个道教派别。武当派由张三丰于明代创立,其主要特点是:以崇拜“真武大帝”为主神;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重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