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大班螺母游戏《嘟嘟小汽车》
呼图壁镇中心幼儿园 罗彬
观察方法:定点观察
观察对象:俊俊、枭枭、彤彤
观察时间:2023年4月26日上午
活动背景:
新购置的螺母建构材料使用了近两周时间,大班幼儿对该材料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搭建技能。
观察描述:
自主游戏时间,室外螺母建构游戏区,俊俊搭了一个梯形,很像小汽车,枭枭和彤彤商量着,搭个相同的另一半。合作搭建刚开始,枭枭发现他们选的底板和俊俊的不一样,于是和彤彤两人共同做了调整,并很快搭建出了和俊俊一样的“小汽车”。
刚搭好,便发现俊俊的“小汽车”变成了三角形,枭枭和彤彤一脸茫然,原来是俊俊的“小汽车”翻转了过去,再次比对后,确认他们搭建的“小汽车”完全相同。当他们发现俊俊还没有完成轮胎安装时,枭枭立马去帮他,在俊俊的提议下,大家一致同意把轮胎安成双面的。
两边都搭建完成了,彤彤擦了把汗,提出将他们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小汽车。他们先是尝试用螺丝将两边连接上,发现螺丝太短做不到,于是彤彤提出用木板连接。通过比对,三人选择了长短适宜的三根木板,分别固定并连接了汽车的前、后和顶部。
·第一次尝试开动小汽车。俊俊很快发现组合后的小汽车左右晃动很厉害,太松、容易散架。他的问题引起了枭枭和彤彤的思考,突然枭枭顿悟了,他们选择用“L”型木板、螺丝等物品安装在连接口两边,达到固定的作用。
·第二次尝试开动小汽车。彤彤发现小汽车还是很松,顶部总是在推的过程中塌陷下去。面对这个问题,枭枭选择蹲下来,在小汽车的下方用力向前推动,顶部没有塌陷。但俊俊在上面推了一把,顶部又塌陷了,他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上面四个角的螺丝太松,于是提出拧紧螺丝。
·第三次尝试开动小汽车,这次俊俊专门晃动了小汽车,试了试它的稳固性,终于不再松动,顺利的出发了!
行为分析:
(一)情绪情感态度
幼儿在游戏中共遇到三次问题,但谁也没有放弃或抱怨同伴;其他幼儿想要一起感受他们搭建的小汽车时,也没有排斥和拒绝;搭建一半,彤彤累到擦汗,但并没有放弃游戏;最终搭建成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整个游戏过程持续时间久,三人在游戏中认真、专注,乐于探究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随着游戏的进展转换情绪和注意力,具有自尊、自信、自主、坚韧、接纳的情感态度。
(二)幼儿游戏水平
1.目标意识。案例中枭枭和彤彤先是模仿俊俊搭建汽车的另一半,后又将两半小汽车组合并推动行走,游戏时不受他人影响,按需选取游戏材料,不乱拿乱放……这些行为都能看出,他们在游戏中有较强的目标意识。
2.经验迁移和运用。三人对小汽车的基本构造非常熟悉,能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塑造的小汽车形态相似度极高。
3.搭建技能与技巧。三人在搭建过程中,对螺丝的松紧与滚动之间的关系、木板的晃动与固定方法等,都已具备基本的认知,手、脑、眼的协调能力和搭建技能足以满足游戏的需求。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三人游戏经验丰富,游戏水平较好。
(三)合作交往能力
1.吸引、合作。最初俊俊是一人搭建,吸引了枭枭和彤彤模仿他的作品,最后演变成了三人共同合作搭建,符合大班幼儿交往水平。
2.分工、配合。枭枭搭建完自己的一半,看到俊俊还没完成,立马提出帮助他安轮胎;枭枭尝试开动小汽车时,俊俊主动担任了“清道夫”的职责,清理了行车路线中的障碍物;彤彤多次帮其他两人扶汽车、拿木板,三人在分工与配合中,切换自如。
3.倾听、协商。游戏过程中,彤彤提议用木板连接两半小汽车;枭枭想出用螺母和“L”型板固定,解决左右松动问题;俊俊发现了顶部塌陷的问题根源是螺丝松动,三人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并接纳他人的意见。
以上三点都可以看出,三人在游戏中,乐意与人交往,能友好相处,不怕困难,愿意接受别人的提议,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有很强的合作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沟通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整个游戏中,三人之间能围绕搭建汽车的关键要素进行简明扼要的沟通,交流目的明确。对于他人的阐述,能认真倾听,理解其含义,并给与积极回应。在最后的表征分享环节,也能有序、连贯、清楚的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经历、经验和感受。
三人在游戏、表征、分享中进一步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他们较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也反哺于游戏,帮助他们顺畅的解决问题,推动了游戏进展,相辅相成。
(五)数学认知水平
在游戏中,三人能用常见的几何图形(梯形)创意拼搭模拟汽车的形态;搭建过程中多次出现木板长短、螺丝长短、三角形与梯形之间的比对和选择,具备初步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搭建两个相同梯形、安装双面轮胎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对称知识;最后在彤彤的表征中,她有两幅图运用了透视的方法,画出了立体的小汽车,呈现了四个轮子和汽车的两个面,具备了空间、位置以及简单几何关系的认知。在游戏中三人的数学认知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好。
策略支持:
(一)教师行为判断
案例中的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扮演的是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自始至终没有介入行为,只在游戏最后,将幼儿作品进行了拍照记录,并组织他们绘画表征、分享游戏经验。
案例中教师体现出了较好的专业素养,能管住手、闭上嘴、睁开眼。既没有随意介入的“假热情”,也没有不管不问的“真冷漠”。最后的拍照记录虽然很简单,但却让幼儿内心充满被肯定的成就感;表征和分享帮助他们回顾了游戏过程,总结了游戏经验,同时让他们享受了在集体面前展示成功经验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增强了他们下次游戏的热情,也有利于其他幼儿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老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值得肯定。
(二)支持策略与建议
从该案例中幼儿整体表现出的样态来看,幼儿各方面能力、经验、习惯都已比较完善,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面对这类发展状况较好的幼儿,教师依然有责任做好引导者的身份,后续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有以下几点:
1、主题融合 经验拓展
引导幼儿将现有游戏经验和技能,合理运用在主题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有挑战的目标,例如创造端午节的龙舟雕塑、六一的迎宾舞台、跳蚤市场的宣传栏等等。让幼儿将自己的现有技能在更多的平台中展示,同时根据不同的主题,有所创造和拓展。
2、规划环境 材料共享
在后续的游戏中,将其他类型游戏材料与螺母材料就近摆放,隐性引导幼儿拼搭、创造各类材料之间的组合玩法。例如螺母与滚筒、螺母与平衡板等材料之间的有机结合,让他们能够运用现有经验,多元化的创造和想象出更加复杂的作品,丰富游戏体验,积累更多经验。
3、家长学校 幼小衔接
大班作为幼小衔接在幼儿园的最后阶段,在做好科学幼小衔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最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过度焦虑和超前的幼小衔接准备,这说明很多家长不够了解幼儿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也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更不明白该如何做好衔接准备。这种情况下,可以经常拍摄不同幼儿的游戏案例视频与家长分享,并引导他们分析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和品质,帮助他们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找准幼小衔接准备的重点,让家园形成合力,为幼儿入学做好同步的科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