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案例——大班搭建游戏《轨道探索记》

呼图壁县许瑞名师工作室
创建于2023-07-03
阅读 4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4:57
大班搭建游戏《轨道探索记》
呼图壁镇中心幼儿园 许瑞
观察方法:定点观察
观察对象:毛豆、张艺帆、王俊浩、张子萱、牛艺潼、何佳娣、樊书鹏
观察时间:2023年5月9日上午
活动背景:
户外操场上投放了多种型号的木梯、木板、滚筒、球、轮胎等材料,孩子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游戏,就在这时候,有一群孩子走入了我的视线,他们坚持不懈地在玩同一个游戏——搭建轨道。
观察描述:
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把木梯、木板、滚筒依次相连,形成一个下坡的轨道。张艺帆把球放在最高处进行第一次尝试,松手后球便往下滚,滚到第一个长板和第二个长板的连接处,“嘭”的一声,球掉落在地上。张子萱和牛艺潼捡起球,她们也像张艺帆一样,把球放在最高处往下滚,球依然在木板连接处掉了。这时毛豆说“这咋办呀?”张艺帆便用篮球在接口处试了试,二人发现球掉落进了空隙里。这时张子萱说道“找个东西补一下”,毛豆说“没东西能补啊。”经过寻找和观察后,毛豆说道“直接把木板放这就行了。”说完便与张艺帆挪了挪长木板,与另一个木板并接在了一起,还说道“把它连起来就行了!”
调整后,张子萱立刻拿着球开始第二次尝试,结果球依然滚落在地上。此时樊书鹏提议将爬行垫铺在木板上试一试,毛豆和樊书鹏轮流进行第三次尝试,球还是往下滚一段距离便掉在地上...何佳娣立刻说道“不行,不能这么长,把这些先取掉。”就在大伙儿缩短轨道长度时,张子萱提议道“我们把轨道弄粗一点”,紧接着,她同毛豆商量先把最上面的木板取掉,之后大家合力将轨道变粗了。
何佳娣拿着球进行第四次尝试,当球滚进滚筒后,掌声和欢呼声同时响起。随后大伙儿便排队进行“开炮”游戏,然而球再也没有顺利滚进滚筒......何佳娣便搬来梯子搭在木板侧边,当球滚落时,何佳娣说道“它总是在这掉,挪到这吧。”结果球还是差一点滚去。牛艺潼决定将木梯取掉,用长木板给轨道搭建围栏,就在毛豆准备滚球时,王俊浩大声说道“洞,有个洞!”张艺帆看到后立刻说“还没补好!我们需要一块小木板。”王俊浩说“没有小木板,只有长木板。”张艺帆听后便把长木板搬到洞口处,用长木板将洞口和轨道连接起来。第五次尝试在大家“开炮,开炮”的呼喊中开始,只见球顺着轨道方向跌跌撞撞地滚到了滚筒处,刚好卡在滚筒与轨道的连接处。
张艺帆大声说道“这里也有个洞!”于是,便又搬了一块木板将其插进木梯上端,大伙儿便迫不及待要再次尝试,张艺帆说“还不行,这里还有一点空隙。”然而大伙儿并没有停下,在第六次的尝试中球依旧卡在了接口处。站在终点的牛艺潼问道“咋回事?又卡在这了?”张艺帆急忙解释道“这里还有一点空隙...”一旁的樊书鹏立刻搬来一块长板,协助张艺帆将接口凹陷处垫高。
随后在起点等候的张子萱立刻将球松手,球顺利滚进滚筒,大伙儿欢呼声此起彼伏,纷纷依次尝试,全部成功。
行为分析:
幼儿自主发起的球和轨道的游戏蕴含着丰富的发展价值。《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游戏中,幼儿先后遇到球在轨道中途掉落、球无法进洞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幼儿不停的与同伴合作探究,多次反复操作,不断调整搭建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
一、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1、经验迁移。幼儿对物体的形状与结构有一定的掌握,对轨道有经验基础,能将生活中的事物迁移到游戏之中,如:自主搭建坡度轨道让球滚动下来。
    2、善于观察和表达,与同伴友好协商并接纳他人建议,有合作意识,如:张艺帆和毛豆发现轨道连接处有个洞,张子萱知晓同伴疑惑时,能给予建议,随后张艺帆和毛豆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合作解决难题。
     3、能够耐心地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游戏中有着明显的计划性、目的性。如:樊书鹏提出利用爬行垫、何佳娣建议缩短轨道、张子萱提议加宽轨道等,猜想、验证的过程有效推动游戏的发展。
4、面对问题愿意积极动脑,思维灵活,大胆尝试。能根据问题及时调整并恰当选择建构材料进行搭建。如:何佳娣发现球总是偏离轨道便尝试用木梯阻拦球体,而牛艺潼则是想出用长木板给轨道搭建围栏的办法。
二、坚持探索,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指南》中提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1.当幼儿遇到困难不再直接向教师寻求帮助,而是能动手动脑探索简单材料,对“滚动”的现象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能专注、投入地进行搭建,乐在其中创造真、新游戏。

2.张艺帆作为游戏主导者,始终能够积极主动指引小伙伴们,并有个人主见,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肯定、表扬、关心同伴,正是社会适应中关心尊重他人的表现。

3、游戏中幼儿拿着球排队等待“开炮”,可以看出他们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说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较好,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
4、自主分工,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幼儿能运用连接、支撑、架高等技能创造性地搭建轨道,与同伴合作探究,反复试错和调整并持续游戏,说明幼儿创造力强,坚持不懈,乐于挑战,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5、通过同伴互助解难题,彼此协商沟通,尊重接纳他人意见,体现了幼儿高水平协商合作能力。在汗水中有了成功的欢呼,获得了真实、愉悦、成功的游戏体验正是集体游戏归属感的体现。
三、游戏表征,助推发展。
1、幼儿作品多以暖色调为主展现画面,出现四宫格、八宫格等,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例如:王俊浩,他使用连环画形式描绘轨道搭建的过程,同伴性别根据服装或者发型来区分,线条流畅自然,人物表情都呈微笑状态,可以感受到幼儿在游戏时愉悦的状态,彼此之间也是合作游戏,说明幼儿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体验到了合作交往乐趣。
2、在师幼一对一倾听中,幼儿语言表达流畅,并主动收纳和存放个人游戏故事,展现在墙面上,不断地、重复地看,跟自己的反思进行对话。
策略支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不重在教,而重在引。”教师巧妙的支持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顾过程,梳理经验。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第28条提到,我们要“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绘画游戏故事。游戏结束后不急于带领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而是先请幼儿画游戏故事,有效避免了打断幼儿对游戏的感知和思考,更加直接进入对游戏过程的回顾。利于教师倾听幼儿,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兴趣点以及游戏需求的机会。
一对一倾听。教师通过看童“画”,听童“话”,帮助幼儿梳理和回顾游戏过程,进一步支持与引导幼儿,为后续的游戏开展提供更有效的动力源。
聚焦游戏,提升策略。
分享形式多元化。教师可以出示游戏视频、照片,帮助幼儿反思、梳理、概括和提升游戏经验,组织幼儿进行集体交流或者是小组分享,实现游戏经验的共享与推广。
倾听形式多感官。如:表征倾听:幼儿在游戏前、中、后的表征作品,可利用一日碎片化时间倾听记录,避免幼儿消极等待。录音或视频记录:视频可以记录幼儿的神情、动作、语言等信息,后期播放,方便幼儿回顾。
激活隐藏空间,满足游戏需求。同样的游戏玩的机会越多,游戏的水平就越高。轨道的搭建和探索也可以利用室内活动场地,如:在班级墙面、区域投放游戏材料,供幼儿直接操作和探究,发现物体的各种运动变化及物理现象。
引导幼儿迁移游戏经验。幼儿从游戏中获得关于轨道(斜坡)滚物的经验,教师可以支持幼儿将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用斜坡助收玩具。幼儿在收拾玩具时,巧妙地迁移斜坡滚物的经验,将长木板铺在台阶上,形成斜坡,在斜坡低端放一个空的收纳筐,玩具从斜坡上滚下来,正好掉进收纳筐里。
挖掘课程,家园共育,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将幼儿个人、集体的感受、体验和经历转化为知识经验。利用知识链条,充分借助社会专业性资源,如书籍、视频、轨道专业讲解员等,并增添新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究,通过社会、家园、师幼、幼幼交流,敏锐发掘幼儿兴趣、问题的聚焦点,如“如何搭建S型轨道”“物体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的不同现象”“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等,保持幼儿探究兴趣,深入挖掘有价值的课程,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自主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毋庸置疑,放手游戏,发现儿童,让儿童在自主、自由的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不断挑战,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放手游戏让儿童去发现世界,学会观察让自己去发现儿童。
阅读 4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