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课大二班科学《海底的鱼》

茂茂✌️
2023-12-13
阅读 1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究课活动前,小课题小组成员一起集中;研讨活动的目标设计、活动过程是否符合大班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使幼儿认识到不同种类鱼的独特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鱼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难点:理解不同种类鱼的特征及其适应海洋环境的生存方式。

         活动准备

         1.海洋鱼类图片和视频资料,包括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鱼。

         2.鱼类构造图用于直观展示鱼的各个部分。

         3.观察记录图纸,供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

        观察与探索

       (1)教师出示鱼类构造图,介绍鱼的基本构造,包括头、躯干、尾、鳍等部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鱼,注意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3)小组讨论:每组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鱼的特征,并讨论它们是如何适应海洋环境的。

活动过程

       观察记录

    (1)提供观察记录图纸,指导幼儿记录所观察到的鱼类特征。

    (2)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文字描述鱼的特点。

       分享与交流

     (1)说一说你认识的海水鱼

     (2)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组的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

     (3)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强调不同种类鱼的独特性和适应性。

         莫小芬:教师通过引导了解鱼的基本构造,认识各个颜色形态不同的鱼,丰富幼儿的经验,从而能使幼儿创造出更具想象力的鱼。

        蔡小青: 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鱼类的相关知识,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观察记录活动,表现出对鱼类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鱼的形态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设计了观察、实验等互动环节,让幼儿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实施过程中,有些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阅读 1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