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优秀经验的汲取。为学习心理服务先进经验,打开视野、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培训第三天,我们走进了杭州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校园进行参观,交流心理服务建设经验,探索儿童哲学校园课程,吸收心育服务新想法,拓展心育工作新思维。
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简介
“一心一益”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坐落在硅谷小学的校园内,由滨江区教育局建设并启动,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公益开放,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心理咨询服务,定期面向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是区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培训服务与指导的重要场所。该中心设有评估室、心理测评室、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全息互动室、情绪宣泄室、个体咨询室、家庭咨询室、咨询研讨室等,各功能室配备专业设施,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供舒适、温馨和安全的环境。
滨江区心理教研员陆怡汝老师向大家详细解说了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建设、心理咨询服务开设、热线接听、心理预约平台流程、专业人员配备和咨询设备等情况,以及杭州市滨江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
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位处的硅谷小学,作为一所“面向未来、对标国际、应对智能社会”的新型未来小学吸引着老师们的探索心,大家跟随硅谷小学朱希杰副校长行走在彩色拼图楼宇群间,全面参观了这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智创校园。硅谷小学注重学生个性化成长,一个个科学STEM场、茶艺场、AI书法场等科创空间,使学校成为赋予教育以科技和创新的习场,赋予校园生活以快乐和意义的沃土,意在培养出有态度、有趣味、“像硅那样影响世界”的孩子。
下午,为探索儿童哲学的校园模式,我们来到了具有丰富儿童哲学先行经验、充满生命力的杭州市春芽实验学校。
杭州春芽实验学校简介
杭州春芽实验学校创办于1995年,拥有区内一流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2013学年成为杭州凯旋教育集团成员校。多年来,学校秉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在课程规划、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综合评价等多方面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轻负高质、全面均衡、科学评价、持续发展的教育面貌,成长发展为杭州市颇有知名度的“美丽学校”。
本次参观交流活动加强了深圳、杭州两地心理服务经验交流,为心理健康工作共同发力。宝贵的参观学习经历也充分激发了老师们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质量的热情,体验儿童哲学魅力并将其运用于实践的愿景。
不知不觉,杭州心育之旅已然来到第三天,这一天我们跟随步伐来到杭州市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滨江区心理教研员陆怡汝负责人在向我们详细解说了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建设、心理咨询服务开设、热线接听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活动,其中最让我感到惊讶的还是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在我们目前的中小学中,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联系与联结是少之又少的,也希望上级领导可以积极搭建平台,增强心育工作的合作共赢。
下午参观了一所以儿童哲学为底色的学校——杭州春芽实验学校,该学校以儿童哲学为方向指引, 从儿童哲学+学科、儿童哲学+阅读、儿童哲学+活动三个模块进行开发。阅读模块与学校已有的拓展性课程相整合,以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国家课程和教材的哲学类主题为依据,拓展阅读题材,提高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学科模块将儿童哲学对话方式用于课程的开放式讨论环节;活动模块指儿童哲学月主题式综合活动,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问或异想天开的问题,结合哲学长廊、哲学时刻等载体,培养学生反思生活的意识和探究生活问题的能力。我们有幸也观摩了一节儿童哲学的绘本教学课,也有一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例如:对于爱思考的孩子,哲学课会让他们受益匪浅;但是对于不爱思考的孩子,我们如何吸引他们加入这种深入的哲学探索?对于哲学课所需要的高度的安静、积极探索的氛围要求,在一个班级的授课中如何才能实现?如何将儿童哲学课融入到其他课程中?等等,这些是我们困惑的、更是我们以后要努力探索的议题。
今天我们有幸实地参观了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与杭州春芽实验学校,并且在这里进行交流学习。非常感谢区里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
在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通过陆主任的介绍,我们发现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我们有很多做法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细节上的巧思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就像是求同存异的同行者一样。
在杭州春芽实验学校的参观学习,我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在校园里的积累与沉淀,有种沉浸式体验的感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儿童哲学课堂的观摩。《11只猫做苦工》是我心理课堂曾经讲过的绘本,我的课堂围绕规则展开。但是本次儿童哲学课堂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课堂深度。他们在课堂中引导孩子注重倾听,引导她们提出新的问题,在问题中进行拓展,将主题升华到了生命教育,最终又回归了原主题。由此我看到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思考过程,看到儿童思辨的过程,这让我不自觉的去回想反思我的课程,是不是可以更好。我想未来我会借鉴融合儿童哲学的内容,在课堂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更少的设限,让他们更多的自主思考,更好的发展她们的创造性与独特性。
转眼间到杭州的学习培训已经是第三天了,行程满满的同时亦收获良多。接下来我想说一说今天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行程——“一心一益”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习。
跟随着杭州市热情的风,我们乘坐大巴来到了滨江区参观“一心一益”心理服务中心,陆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滨江区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做出的工作,包括功能室运行、系统的制度建设及个案干预和平时开展的心理健康进校园等,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此过程中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一心一益”心理服务中心的“三筛”工作竟然和深圳市坪山区的心理筛查工作不谋而合,由此看来“一筛二查三面谈”的工作确实是一个相对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也让我对这次行程的学习感到非常的亲切,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培训学习。除此之外,陆老师还向我们说明了在进行多方会谈时第三方即医生介入的重要性,心理工作开展遇到困难时一个权威且客观的声音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也再次认识到了在整个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保证工作留痕的重要性,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与专家或医生进行交流,使来访者得到及时的资源与转介。
能有机会参加坪山区教育局举办的教育家培养“种子计划”的培训,我感到十分荣幸,在这几天的行程中我将继续认真的学习、吸收,争取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开展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学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非常感谢区领导组织的这次培训机会,让我们能奔赴杭州学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上午有幸聆听滨江区陆怡汝心理教研员介绍了“一心一益”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深深为心理服务工作者的专业责任和奉献精神所感动,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真正展现了心理服务者的服务水平和助人精神。
下午很荣幸参观杭州市春芽实验学校,一所“神秘”的魅力学校,出发前我们好奇学校如何将儿童哲学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将在这里找到答案。许蕾副校长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微小精致的校园,重点介绍了儿童哲学如何通过“课程、素养、教法”逐步融入学校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学校将哲学月课程融入学科教学,并与校本特色材料相结合,开展哲学月四周活动---提问周,思考周、分享周、亲子周,让哲学的种子在孩子好奇探索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愉“悦”儿童身心成长!
今日有幸参观了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和春芽实验学校,窥一斑而览全貌,一天的充实参观学习中,我们触碰到杭州心理教育的脉搏,感受到儿童哲学在校园中的风采。
对于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参观交流,无论是中心的管理,还是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心管理的务实和细致,心理咨询方面工作的踏实和切实为来访者着想的细腻。
对于杭州市春芽实验学校的参观学习,通过听取许蕾副校长讲解,参观该校的各类校园文化,例如校园中浓厚的书法文化,无处不让人体会到“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除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我们还看到了小而精的劳动实践场地,将有形的教育变幻为无形的渗透,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然后,许蕾副校长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学校关于儿童哲学的研究缘起、研究轨迹、与各学科的有机结合和落地。最后,观摩了一节《11只猫做苦工》绘本儿童哲学课,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思考、表达与倾听、探寻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不仅能清晰地认识自我和世界,学会辩证地思考,还能锻炼表达和倾听的能力等。通过这堂课以及此次的学习,让我对于儿童哲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欲,希望能够在往后心理课堂上也能够运用到儿童哲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一步赋予心理课更多的能量,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切实获得积极力量去生活、学习。
非常感谢区领导组织的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种子计划”培训,在充实的学习与知识的灌溉中,本次赴杭活来到了第三天。
早上,我们在滨江区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 “一心一益”进行参观学习,陆怡汝老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还详细地介绍了心理服务中心的建设情况情况、运行情况、相关工作概况、工作成效等,随着陆老师的介绍,我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有哪一些是我可以借鉴学习的,有哪一些是我可以做但还没做到的,有哪一些我可以做的更好。随后,洪浩掌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心理服务中心的功能室,丝缕的阳光从巨大的落地窗穿透进来,既让人感觉温暖又让人心情开阔,从物理环境中便营造了十分放松舒适的氛围。每个功能室都有制度上墙,通过对比学习,我进一步改进完善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下午,杭州春芽实验学校副校长许蕾老师首先带我们在校内进行了参观学习。学校虽然小,但却很精致,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的书法作品,有学生的成长印记。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我为学生的优秀、为学校的教育感到惊叹,春芽实验学校的教育是真的在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随后,我们在会议室内听取了许蕾副校长的分享——《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许蕾副校长分享了学校的儿童哲学月活动课程,从提问周到思考周,再到对话周,最后是亲子周,提问不止,思考不断。这样顺应天性的教育呵护保护了儿童的好奇心,让我也产生了很多的思考,对儿童哲学产生了更深的探究欲,也对未来如何将儿童哲学落实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文字供稿:宋丹青
心得提供:张筱怡、常晓丽、房伟桓、谷彩波、湛毅林、朱惠媛
编辑排版:宋丹青
图片提供:杭州发现教育研究院
审 核:段宜、单含嫣、张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