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一,劳动节的由来和意义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庆祝。我国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二,劳动教育的地位与意义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1,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干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3,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劳动教育,还要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来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适当参加劳动。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三,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帮助学生体验生活
时逢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和平乡学校在以王伟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班主任的有序组织下,学生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劳动和生活技能,融洽亲子关系,理解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艰辛,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改变生活现状和创造未来。
四,体育锻炼与学习兼顾,引导学生强健体魄和学会自主学习
五,读书明理励志,号召青年学生做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一是对“五四”的纪念,二是青年的节日。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民族振兴与个体发展紧密相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人。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期,青年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学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实践中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