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小教务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感受身边文化,走进'非遗'”——渤海路小学第五届小记者节

创建于2021-11-04 阅读1112

  在这金秋时节,我们满怀豪情,迎来渤海路小学第五届小记者节!本届小记者节以“感受身边文化,走进'非遗'”为主题,传播家乡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小记者们为“光源”,照亮七彩校园!

品味“黄骅面花”

  黄骅面花是一种用鱼、寿桃、十二生肖等各式模子塑形后蒸制的面食,选用当地的旱碱麦磨成的面粉,经过十多道工序制成。2009年,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月4日上午,邀请省级非遗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军进校园。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授面花的选材——旱碱麦,风趣幽默地讲解黄骅面花的由来故事,身体力行地展示面花的制作工序及实操技巧。 一笑一颦、一招一式中,展现匠人风彩,传播家乡文化,传承非遗精神。

  小记者们专心倾听,即兴提问,认真记录。随即,挽起袖子,抡开手臂,像模像样地操作起来。揉面、搓面、压模、磕花、出模……小技艺,大学问。

       

  “吉庆有余”“福禄寿喜”““五谷丰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花,一个个美好的寓意,传承着几代人的心愿与追求。收获在心间,成长在路上。传承非遗,从小做起!

00:09
00:06
欣赏“渤海渔村剪纸”

  剪纸在渤海湾一带流传很广。它成熟于明清,在清末民初最鼎盛。渤海渔村剪纸流传于黄骅南排河镇沿海渔村。2009年,渤海渔村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月4日下午,邀请渤海渔村剪纸第五代传承人白金磊进校,讲授渔村剪纸的历史故事,展示剪纸的代表作品,讲解其寓意,并现场传授剪纸技艺。

  小记者们用心倾听,认真笔记,收获满满。一把剪纸手中拿,小小红纸剪奇葩。

  看着孩子们自信的笑脸,学校程建林校长满怀希望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自觉。我们要通过学生视角触摸先人智慧,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

领略“高氏迷踪拳”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相传为达摩祖师所创,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传至黄骅也已有二百余年。2012年,河北省政府批准黄骅高氏迷踪拳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确定高口村村民高氏兄弟为代表性传承人。

       自2018年5月,我校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氏迷踪拳传承推广基地”。多年来,我校学生在齐晓鹏教练的教导下,习得迷踪拳,传承武术精神。

       11月5日上午,邀请传承人高恩义进校园,讲解迷踪拳的历史流传,展示高氏迷踪拳的独特招式、拳术套路。高老师和齐老师配合表演精彩武术,引领孩子们体味高深武学。好一位高氏迷踪拳第八代传人!

00:25

  小记者们听得聚精会神,看得津津有味,随笔记下自已所得。小记者们兴趣盎然地采访高老师,并随即练起了迷踪拳的招式,过足了武术瘾。“高氏迷踪拳好神奇呀!”“什么摆步映身、朴刀进枪、溜腿架子……”非遗的魅力感染了每个孩子,传承在心间,行动在足下。

  “感受身边文化,走进'非遗'”——渤海路小学第五届小记者节圆满落幕!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吸取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争做新时代好儿童,为“美丽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记者在行动,我们在路上”!同学们加油吧!

阅读 11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