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初中生物黎一苇名师工作室银河星小组读书分享活动
2023年6月,黎一苇名师工作室银河星小组的6名成员,开展研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上篇和中篇的读书分享会。
由于临近中考和期末,银河星小组的所有老师们在繁忙的日子里,不忘学习,并且积极在线上进行了读书后的所思和所想分享,让一个一个思想碰撞出火花,让一本看似简单的数目,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马梓妍老师分享:
课标中的主要变化主要的一些变化:
1、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如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将“实施计划”中的“评价证据、数据”改为“尝试评价证据、数据”,适当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出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交流”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
2、增加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在“生物多样性”主题中的变化包括具体内容增加了“苔藓植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比较广泛,学生学习后对地球上的生物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目标指向是公民素养而不是专业素养。
3、对“前言”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认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通过自主研修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课改面临的形式、机遇和挑战。研修带来的不仅有启示,更多的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如何跳出传统生物教学的框架,怎样接收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如何去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深入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创出一条“借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新路子。
文天琴老师分享:
《新版课程标准》是生物教学的指南针,指明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和教学指导》是生物课标的说明书。
1.针对性:详细说明了新课标的背景和理念。新课标是具有时代特色,国家社会发展进入科技创新新阶段,国家不仅重视科技创新,还更加重视科技教育,因此明确了中小教育的任务之一: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长期的人才培养支持。因此新课标的制定应更适应和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2.实用性: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实践层面以案例为线索指导教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和教学指导》从七个主题出发,强调主题内容的学段地位,深度解析概念内涵,呈现“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的概念体系,明确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以新课标为依据的教学案例,提出教学建议,指引了未来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向,照亮迷雾中的生物教学。
3.操作性:突出学科核心理念和重要思想,尤其是引导教师从操作层面上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评价学业质量。对生物教学难点问题解析和指导。1.生物学实验教学;2.作业设计;3.学习环境的设计。
本书从不同的学习环境出发,为我们创设环境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新版课程标准解析和教学指导》和《新版课程标准》都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指导丛书,它是指路的明灯,是生物教学的能量来源。我相信,每一次的阅读也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汲取到新的力量。
杨成云老师分享:
通过对《生物新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学习指导书的阅读学习,让我知道了: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使我明确了本学科教学真谛,懂得怎样去教、达到什么目的。新课标确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新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标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中大量设置探究实验内容,比如说: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节课,为了让学生弄清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就安排了探究水、温度、阳光、空气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对比试验。虽说实验不可能在教学时间内去做,但是可以不只为课后实验,学生根据第一节学过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改变实验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做法是完全能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的。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科学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新课标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
2022年课程标准提出了大概念-重要概念-次要概念的思路。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是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和解释,对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有支撑作用,有助于人们理解世界。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术语或描述内涵的方式传递生物学概念,而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传递概念可以更好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变。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如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让课标解读进入到了课堂操作的层面。
三、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提出更高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课改的步伐。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学习、大胆创新、勤于动脑、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养。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认真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更加光彩夺目的人生。
钱子心老师分享:
2022年版的新课程标准的主题框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订前的学习主题为十个,修订后的学习主题变为了七个。这七个学习主题分别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修订后,将之前的科学探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技术、健康地生活,这四个主题归结为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这一学习主体中。
主题框架的变化体现为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从多样性到统一性。关于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能够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并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发展核心素养。
吴春梅老师分享: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2022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2022年8月,我已在线上参加了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培训活动。时隔近一年,再次阅读此书,仍然有颇多的感悟。
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精简课程内容,坚持“少而精”原则,实现“减负增效”的突破,明确生物学教育关乎国家安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用大概念统整课程以实现中小学生物学课程的连贯一致、合理进阶,以学习主题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以学业质量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为四个方面,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以及态度责任。同时,要注重与其他课程协同、与小学及高中的科学连接。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有:第一,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第二,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第三,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第四,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五,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新课标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更时刻督促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潜心钻研新课标,以学生为本,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不断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努力成为研究型、反思型的好教师。
习大媛老师分享:
通过学习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后,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我深刻理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二、我明白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要求: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2、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3、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景中的生物学问题。4、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5、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深化了对生物学的了解,提高了的生物学教学的理论水平。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生活、终身发展。
郑啟慧老师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
1、制定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等制定教学目标,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2、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使知识结构化。以大概念的核心内涵为纲,将相关的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编制成网络化概念体系。3、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探究活动是主动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主动获取证据,做出判断;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在开展实验探究和调查活动时,应注意安全教育。4、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5、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今后在教学中,要强化信息教育,把信息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找准生物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深入浅出,为新课改指明方向。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我们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生物学课改的过程不断进行探索,明确方向和目标,伴随着初中生物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们会一路实践一路总结,逐步成长和收获,坚信新课改是助力实现中国梦,适应国际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最佳路径。
工作室的所有学员将以新课标解读研修活动为契机,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研究学科典型学习方式,进而构建新课堂,奏响教学新乐章,让核心素养落地,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