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愚的简篇

若愚
创建于2023-07-01
阅读 32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进诗经庆城  品读农耕文化

——庆阳六中高二年级庆城研学活动

       著名学者刘玉堂曾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研学旅行”将这三者有效结合,毕其功于一役。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我校高二级部分师生于6月30日早晨从学校集合出发,乘车前往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庆城。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里的庆阳,是在中华大地上划下犁痕的第一块田陌,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周代先王的丰功伟绩。结合文化特色,本次研学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板块进行,四个营队的同学精神昂扬,期待满怀。

【诗经中“走”出的周祖陵】

       历经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研学营庆城分队抵达本次研学实践第一站——周祖陵景区。进入景区后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松柏和绵延的群山,静谧幽深的环境氛围和一座座建筑群默默的讲述着这片大地上亘古的故事。孩子们从课本中读到的历史文化知识与这些真实富有生命力的古迹相交融,是视觉的震撼也是心灵的冲击,孩子们在感叹于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恩于先祖的不朽佳绩,作为周祖文化传承人的庆阳学子们骄傲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共同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庆阳分馆,宏伟壮观的大门与未曾见过的草房子吸引力大家的目光,馆内陈列的物品更是让大家叹为观止。展览馆延循农耕文明兴起、发展、兴旺的脉络,分为“周人兴起、削土筑城、教民稼穑、殖产兴业、豳地遗风、今日农业”6大展区11个单元,围绕耕作、育种、收割、打碾、储藏、饮食等方面,结合农谚、农时,以生产体验、农器具展出、古今农作物变迁为主导,通过雕塑场景、陈列实物、图片展示、文字说明等形式,形象逼真地再现了近现代农耕文化的存在状态,生动具体地展现了农耕文明的发展轨迹。站在景区围墙边上,形如凤凰的庆城全貌尽收眼底,同学们不禁慨叹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彩与博大精深,并深深折服于庆城农耕文化的裙摆之下!

【非遗传承 你我同行】

       午饭与短暂的休整之后,同学们又进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国家非遗传承体验课。在非遗课程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与皮影戏,并亲手制作京剧脸谱与简易版的皮影人物。课堂上,同学们认真仔细的态度令老师动容,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此时充分体现。他们说:“也许我们并不能完美复刻它的样子,也许我们对它的认识很少,但我们尊重它、热爱它、保护它,我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好中华文化,保护好文化遗产!”

【素质拓展 增强体质】

       惊险刺激且富有挑战精神的当属今天的最后一个项目在一首充满律动的音乐里拉开帷幕,做好热身后,同学们分成小组,分批次体验重走长征路、攀岩计时赛和射击竞赛。尽管烈日炎炎,但孩子们仍兴致高昂;尽管大家汗流浃背,但大家依旧勇往直前。他们在阳光下突破自我,激发自身潜能,相信在流汗的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了长征路上的艰辛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是身体素质的增强训练,更是意志和毅力的磨练。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天的欢声笑语在夕阳西下之中落下帷幕,同学们收拾好行囊,打包好回忆与感悟,踏上回家的路,是归途却也是新的出发,松柏青翠,群山绵延,农耕文化在庆城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雀跃的灵魂早与身体重逢,研学已归来,但思想永远在前行的路上!

阅读 32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