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习速度小于变化速度,我们就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
黎一苇名师工作室丽江小组的四名教师有幸在黎一苇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两个月的学习活动,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收获很多,为以后的教学和教研指明了方向。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先进行个人研读,再进行交流,汇报个人的学习成果,实现知识和理念,由输入、加工、到输出的过程。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思维,碰撞出更绚烂的思维火花。
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体会
木秀芬
作为黎一苇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我引领着小组成员一起研读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认真研读,对《课标(2022年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以后的生物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分为上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理念与目标,中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解读,下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实施与展望。以更高的视角深刻地分析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实现“减负增效”的突破,生物学教育关乎国家安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用大概念统整课程内容,以学习主题作为框架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阐明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为课程内容的编写,课程的实施,教学的评价指明了方向。
其中,对课程理念部分的解读,让我感触颇深。高屋建瓴地阐明了生物学科在育人价值中的作用,以及教师该如何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
阐明了什么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新课标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创新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4个方面,描述了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等正确价值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必备品格以及生物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的提出,将宏观教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生个体发展目标,是生物学课程设计的基础和准绳,也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实践的方向和总体要求。
课程设计积极吸纳科学教育和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经验使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学习与小学和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连贯一致,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生物学的科学本质和重要思想观念。强调了初中生物学科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面,体现课程设计重衔接;从大概念学习的需要、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阐明了为什么要注重课程设计的衔接。
依据生物学的特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生物学课程以学习主题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整个课程体系以大概念为框架构建而成,每个学习主题都以概念体系为框架构建而成,同时融入生物学的思想观念、研究过程和方法。此外,设置“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学习主题为框架,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提高。
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提炼大概念,精选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学习要求,力求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实践活动是直接获得事实的唯一途径,能让学生经历自己发现知识的完整过程,获得直接经验。生物学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从而引领教育学方式的变革。
生物学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创建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业成就又重视个体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生物学学业评价体系。提倡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2022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设计中体现了时代性和发展性,一线教师做为课程的实施者,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髓,作为课堂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学业评价的依据。要注重知识的衔接,了解小学科学课程对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学业要求,了解高中课程对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学业要求,明确初中阶段应该达到的生物学科学业要求。要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作铺垫。
和云
“ 课程内容是”是课程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内容支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是教材编写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托。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是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和解释,对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有支撑作用,有助于人们理解世界。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围绕概念进行教学,需要理解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标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落实生物学素养,实现生物学科的育人目标。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明晰新课改的方向,在教学中借助图片,视频,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小组活动学习,分析讨论资料等,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概念。在大概念的建构过程中,要由小概念逐级建构次位概念,有次位概念建构重要概念,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抽象过程。让学生在通过归纳抽象逐级建构大概念的过程中,实现对大概念的理解。真正做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赖文秀
生物新课改,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下面谈谈自己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心得体会。
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长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长,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初中生物新课标再次强调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素养、培养探究能力。教师要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完成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着手: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总之, 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师。
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心得体会
和锦泉
新课程理念全面更新,它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六个方向为导向,借胡教授的表达是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荐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这也是落实和践行中央关于教育的新精神。
课程内容的重要变化, 2011版设有10个主题,50个重要概念,2022版只有7个主题,新增第七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共9个大概念,25个重要概念,93个次位概念。看似内容减少,其实不然,只是把内容更优化,与实际生活、社会问题联系更紧密。如2011版课本中出现的STS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略这块内容,更谈不上内容的外延和内展,学生也习惯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围绕重要概念抓基本知识。聆听专家解读后知道2022版的课标要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STS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教学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知识达成、能力培养与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新课程教学更突出跨学科知识的落实。2022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同时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STS的相互关系的教育,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回顾在2016年参加的农村理化生培育站中,理化生老师们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围绕活动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现在看来这一点与2022版中课程设计重衔接的理念相一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生物学教学为载体,努力践行2022版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虽然这些变化对一线教学的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重新改变、再次出发的机会,我们拭目以待新课标新内容的落实。
学习永无止境,小组学习活动也仅是抛砖引玉。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们小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将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学习和反思中成长。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在督促自己成长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