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和我国的历史文化历来息息相关,古人是以干支来计算、定义时间的,将入伏定义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而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合起来简称“三伏”。每年大概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般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民谚“热在三伏”,是一年中最热,阳气最旺盛的阶段。
火龙灸,源于晋代,是一种宫廷养生术,在督脉上施灸,其过程好似火龙在背后喷云吐雾、婉转盘旋,从而使体内正气升腾,敷布全身,督脉尽通,可谓真龙护体,因此被御赐名为“火龙灸”。艾之神火循经走络,温腹暖背,窜透四肢百骸,其功效显著,深受晋代君王和皇亲贵族喜爱,视为宫廷密术,秘而不宣。
古人云“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阳强则寿,阳衰则夭”,中医认为人之生、长、壮、老都由阳气主导,阳气旺盛,则身体健壮,阳气虚衰,则百病丛生,因此,想方设法顾护阳气对人们健康长寿至关重要。
三伏天在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天之阳”最盛,其“天人合一”,此时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引用中医“治末病”“冬病夏治”的指导思想,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火龙灸施灸部位的选择是人体的督脉,上始于大椎穴,下至八髎穴。《脉经》中描述“注督脉者,阳脉之海也”,督脉不仅是阳脉之海,也是十二经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可调节阳经气血。督脉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阳气是人体抗御病邪的主要物质,通过艾灸督脉可振奋机体的阳气,阳气足则顽疾自去。
另一方面艾草为“纯阳之品”,艾火为纯阳之火,又称“地之阳”,加上艾绒燃烧过后的温热作用渗透于机体,振奋阳气,调节脏腑功能。同时能弥补秋冬季节阳气不足,达到抗御阴寒之邪。
1、脊柱相关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等疾病,特别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证属阳虚类疾病的各种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
3、证属气虚如易患感冒、乏力、纳差等体质虚弱、畏寒怕冷的患者。
4、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腰、腿等关节疼痛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5、火龙灸补益机体一身之阳,激发人体之正气,也是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保健抗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皮肤发炎、脓肿、溃烂或对乙醇、药物等过敏者忌灸
4、糖尿病患者或瘫痪患者皮肤感觉迟钝者忌灸
1、因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故灸后请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吹冷风或喝凉水。
2、施灸后要多喝温开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
3、施灸后一般当天4-6小时内不能洗澡。
4、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可食用冷食。
脾胃科医生出诊表:
肺病科医生出诊表:
编辑:钟海燕 柴新源
审核:陈涛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内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