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劳动教育新课堂

东乌素图小学
创建于2023-06-30
阅读 15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回民区东乌素图小学结合劳动课程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劳动教育新课堂"活动,课堂中充分挖掘非遗文化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我们开设了两项非遗课程:剪纸、布贴,让孩子们可以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课前,学校选出两位劳动教师参加外出的培训,两位劳动老师首先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进行学习。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我校劳动教育课堂模式,2023年6月30日上午陈宏老师精心设计了《非遗文化进校园,劳动教育新课堂——布贴》,带领二年级的孩子们制作布贴。

  活动中,同学们在陈宏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了栩栩如生的石榴。通过老师手把手地教学,学生们都逐渐掌握了布贴的基本功,贴起来有模有样,错落有致。片刻后,一张张硬纸片上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模样,简单的布贴在这里被赋予新的生命。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尊重、包容和欣赏。

         陈宏老师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思想基础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2023年6月30日上午 ,三年级的何敏老师,带领三年级的孩子们进行剪纸劳动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一方红纸,一把巧剪,稚嫩小手间画纸翻飞,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描绘出孩子们眼中的欢乐世界。当同学们把剪纸图样小心翼翼地展开,激动惊喜的心情溢于言表,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福兔”跃然眼前。平凡的纸张在孩子们的指尖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中国剪纸历史深远而悠长,经久不衰,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看似寻常,却能在巧手中千变万化。剪纸不仅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更是红色文化寓意的载体。校领导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了解和体验,喜欢上剪纸,做非遗剪纸文化的小小守护员。

         红纸飞扬传递情怀,巧手共剪民族情谊,同学们通过剪纸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此次活动校领导十分重视,深入班级,共同参与,细心指导。

         通过此次活动,校领导希望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并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校领导与陈宏老师共同研究布贴画。

  回民区东乌素图小学将非遗文化与劳动课程相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最好传承,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途径。通过让学生参与非遗项目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灿烂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编辑:何敏

图片:张慧岚,杨虹

终审:王红茹

阅读 15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