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实践力,2023年6月28日至30日,栖霞市小语团队参加了“2023年山东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研员系列培训活动之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线上培训”。培训中,杭州师大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标准专家指导组成员、课程创生研究会会长张华教授作专题报告,培训主要结合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的,采用现场“做中学、学中做”的形式,展开了一种不一样的培训学习方式。教师们通过观看直播,共享了一场“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的饕餮大宴。
1、通过大单元 .大观念教学设计工作坊,让每一位参与者理解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理念、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
2、通过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工作坊,让每一位参与者学会大单元教学设计,真正成为“学程设计师”;
3、通过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工作坊,让每一位参与者理解并运用系列可视化思维工具。
📚6月28日
张华教授围绕“大观念课程、大任务教学、大情境学习、大单元设计”四大主题展开,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向老师们阐述了改革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张华教授提出21世纪中国教育愿景: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让教师创造着工作,让学校成为创造的乐园。那么学校该以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来实现这教育愿景呢?他概括出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五大观念:即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所谓大观念教学,即是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内容,以学科实践为主要过程,以发展学生概念性理解与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它旨在发展每一个学生的逻辑心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张教授的讲座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新课标教学探索的道路。
在此次的工作坊学习中,张华教授及郭元勋老师带领着老师们进行项目共创,进一步深入领会大观念教学设计的理论精髓。郭元勋讲师提出共创“学习共同体”,并以此提出了共同体心理环境的五大环节:即认识教师、划分小组、确定成员角色、共创学习公约、认领班级志愿岗。通过具体的方法,实际的操作让大单元落地,让学习真实的发生。
下午的主题学习为“大观念教学单元整体设计”,具体步骤为“确定单元主题、设计探究问题、提取核心概念、撰写大观念完成新三维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设计结构化子任务”几个方面,郭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带领老师们了解大单元设计与子任务设计的具体表现,为教师进行大单元设计指明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工作坊学习中,老师们分成小组,根据三大维度、六大领域选定学科主题。在张教授及其郭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老师们通过组内合作,从学科探究主题的确立,核心概念的确定,核心概念的提取,探究问题的设计等方面,一步步学习实践大观念教学设计。通过小组活动、个人分享等方式,一步一步,由上而下,思考、探讨、相互交流“大观念”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助推老师们逐渐形成大观念思维,撰写大观念学科教学设计。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参与其中的老师或积极互动、或热烈点评、或提出问题,或互助交流大家都满怀激情奔赴教学新模式,也在相互交流意见、激荡脑力、共同创造,不断迸发教研新火花。
📚6月29日
培训专家从定义、理论根源、发展历史等几方面为老师们系统介绍了“大观念教学”理论。明确了课程改革的价值所在,指出“大观念•大单元课程设计”主要可以从四个大方向落实:大情景,让学科知识回到真实情境;大观念,让课程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大任务,让教学和评价植根探究任务;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设计。教学中,要课前合作备课创设大单元,课上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生成精彩观念,让老师成为课程创生者,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6月30日
教师通过合作创生、现场修改完善等模式,完成了学科的大单元备课、子任务设计等任务,教师们对设计成果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张华教授、郭元勋博士针对设计成果展开点评,提出了建设性修改意见。
可视化思维工具对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形成严谨逻辑的思维习惯非常重要,也很实用,作为教师首先也要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6月30日,张华教授以及郭元勋博士将带领老师们以直播互动的形式,对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中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学生探究循环各环节的具体运用等进行了指导。张华教授、郭元勋博士进入各学科组进行辅导。
在专家交流互动环节,参会教师也纷纷表达了在落实“大单元•大观念”教学理念落地与具体学情的出入,以及学习方式与课时和考试评价的矛盾等等困难和疑惑,专家们从目前国家层面的研究进程、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今后探索方向进行一一答复。
老师们用记录、感悟的形式,深入浅出,深刻感悟到大单元教学的魅力,促进大家重塑教育观念,引发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本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维度,还有案例分析,“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线上培训”犹如教学的指路明灯,为栖霞市小语团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未来,我市小语团队将继续依托专家的引领,构建大观念下的单元教学,融合核心素养,不断学以致用,迁移创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