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佳丽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且行且思且芬芳,且读且研明方向——《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解读检测课改推进会

创建于2023-06-29 阅读3567

  2023年6月29日上午9:00,为深入开展教育改革,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立足教师主动成长内驱力,磐石市实验小学在五楼会议室召开了“且行且思共芬芳,且读且研明方向--实验小学课改推进会”。

  此次推进会由教学副校长牛秀红主持。会议共三项议程:

         一、曹金玲校长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二、教导处各主任分章节解读《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

       三、对全体教师《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阅读成果进行验收

一、品书香  阅成长—高人引领

  首先,曹金玲校长从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和教学评价牵引行动四个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进行了全面解读。曹校长指出磐石市的课堂改革行动是响应国家号召的,道路是正确的,在磐石实验小学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是富有成效的。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已经实现了从模式到策略的转变,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型的经验和做法。曹校长特别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全体教师要始终坚守以学生的快乐成长为初心,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随后,郭忠英主任从教育的困境到对困境的思考再到解决困境的策略对第一章变化中的教育任务进行了解读。郭主任从知识传授行教育的困境出发,以“旦”字的教学为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教学任务的变化。最后,重点阐述了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教育框架的教育,即问题解决式教育。郭主任主指出了有了理论,只要方向正确,就要付诸实践,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走好每一步,而不在于是否迈出第一步。

  接着,幽默风趣的张栋主任对教育的起点:问题及其解决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第二次教育革命的基石:问题解决人本主义教育的起点不是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而是学生要遇到和解决哪些问题。问题解决过程天然地将知识、能力、态度培养等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轨迹不是学科知识的体系,而是问题解决的需求。问题解决式教育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问题解决式教育有助于整合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高秀红主任以高僧和小和尚的对话进入话题,对过去、未来和现在进行了解读。高主任指出,“我们对一些激励人成长的流行语习以为常,什么‘知识改变命运’,什么‘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等等。殊不知这些口号给了学生无比沉重的压力。我们的教育不仅在把一个人的未成年时段当成了满足成年人某种愿望的工具,还把一批又一批学生的今天当成了他们自己明天的工具,即所谓‘今天没有意义,一切为了明天’。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人为本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学生看成人,就是对学生要有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按照这样的理解,教育的使命就是保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孙艳婷主任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站立在课堂正中央理论的实践者。孙主任从理论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阐述了探究为本体的必然性。她总结出了4个核心概念:体验、探究、合作、展示。体验、探究、合作、展示的过程自然包含了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只有让孩子经历了、体验了,才能形成“我的世界”,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教育不能省略体验与探究这些过程,省略这些过程,仅仅通过传授来获取知识,创造力就会大打折扣。传授的知识永远是别人的知识。还是那句话,有知识未必有智慧,未必有创造力。

  訾月菊主任对展示的目的意义与手段意义展开了解读,全体教师边听边做批注,受益匪浅。訾主任相信,“展示”一词将成为教育的核心概念。有了思考就需要说出来,这就是展示。没有展示,就没有成就感和尊严感。保障展示,就是保障人性:我展示,故我在;我进步,故我在。我即我的标准。展示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展示意味着新的评价标准的形成,人就是人的标准自己就是自己的标准。展示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比如,展示与做作业的区别,做作业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而展示是代表小组的,学生会为了明天要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而学习。学生在展示时也必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王亚男主任对获取与付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王主任说,她曾经了解过,美国一所学校给小学生布置的一项作业是,让学生给家庭做一个周末旅行计划,自己作为旅行团团长带着家人外出旅游。这便是一种责任的担当。教育既要保障学生的获取,包括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习得与收获,又要保障学生的付出,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学生,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自作主张地剥夺他们应该履行的责任。只讲获取,不讲付出的教育是有缺陷的的教育,付出了,学生方知获取的意义。

  王霞主任阐述了教育与社会秩序的建设。第二次教育革命的双重任务:个人生存与社会秩序确保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既有益于个人幸福,又服务于社会秩序。将起始为他组织的学生组织逐步自组织化。自组织的本质特征及生命力体现在它的自主性。表面上看,从学习小组、班级到学生社团都机构健全,井然有序,都是,学生组织系统常常是由学校规定、教师掌控的。学生往往只是演员,其一举一动都由导演来设定。因此,他组织下的学生更易于形成顺从、被动、缺少责任感、缺少创造性的。所以应还学生自组织应有的地位, 还权利、责任于学生。

  最后,牛校长对整本书之魂——人本主义的传统与追求这部分内容,向全体教师抛出了几个问题,引发教师的思考。牛校长指出:人本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性的信仰和价值体系。人本主义的永恒主题是尊重人的本性,捍卫人的尊严,崇尚人类智慧的力量,相信人类进步的永恒性。人本主义推崇“种子思维”理论,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到以探究为主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探究的过程就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探究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展示是人性的基本需求,是成长的重要形式,重视展示就是重视人性,展示拓展了学生合作学习和同伴学习的渠道,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牛校长最后强调她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课改多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很多地方转化为教育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国家课程在中小学陆续展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实践者正在积极推行改革,实验小学也在改革的浪潮中走在前面。未来的教育改革必然是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继续迈进,继续深化。

二、品书香 阅成长—教师正行动

     脚步走不到的远方,文字可以;

        眼睛看不到的风景,文字可以。

                文以化人,书能致远。

        一个热情似火的六月,一本带给人们哥白尼式教育启发的教育学术读物——《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点燃了磐石市实验小学教师的读书热情。

读书笔记

  读书让老师们遇见更好的自己,记笔记是提高教师阅读质量和提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密密麻麻的笔记承载着教师对教育的思考。一本本的读书笔记体现了教师们的阅读底蕴和认真态度,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分享,教师们的读书笔记内容丰富,多是教育哲理与感悟,让人身心澄净、宁静致远;其中也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小组研讨

   胸中有情怀,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立足《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进行了全面考察。旨在让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掌握问题解决式教育的精髓。考场上,教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认真答题,整个考试过程监考严格、秩序井然,体现了文化人的严谨与认真。

考卷展示

  课改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改的是课堂,变的是理念,搅动的是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收获的是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目标的坚定,会照亮前行的道路。在课改之路上,全体实验人会持续不断地摸索前行,只为遇见一切美好,不负好时光!

阅读 35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