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熟悉又陌生的书

芳嘉园过客
创建于2023-06-28
阅读 27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ZEPU60·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

   27日一早,有大收获!收到宁成春老师寄给我们的书——《ZEPU60·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打开书,第一眼就看到宁老师的笔迹:“感谢黄大刚、唐薇伉俪”。

   就这两行字,看得我诚惶诚恐,当年,他肯为我们编的《张光宇集》做装帧设计,应该是我们感谢他才对呀!都说做书是门遗憾的艺术,但从装潢的角度说,我们最终看到的就是完美,没有遗憾!

让我们诚惶诚恐的题字。

  我是本世纪初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工作的,当时宁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他名字和范用、沈昌文等为数不多退休的老先生一样的如雷贯耳,大有“如果你不知道这几位前辈,你就别说自己是三联的人”的架势。

   到三联不久,就赶上听宁老师讲课,他真是认真准备了来上课的,挑了一堆经典的图书,结合具体的书,来讲设计,讲文编和美编的关系,尤其讲美编设计,必须要读这本书,因为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个性……总之,凡来听课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曾两次负责组织安排祥升行摄影师翻拍三联经典图书的事,从资料室、库房把要翻拍的书倒腾出来,先后翻拍了大约一千多种,其中很多都是宁老师设计的。所以,翻开《ZEPU60·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这本新书,我就有一种特别熟悉亲切的感觉,这本书里用的一些图就是经我手倒腾翻拍的!但是,这些书背后的装帧故事,许多我是第一次知道。

    三联有重视书籍装帧的传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对三联的书情有独钟,一是内容前卫而扎实,一是装帧设计独树一帜。这种独树一帜,应该就是宁老师的巨大贡献。

精美的外表,深刻的内涵。函套,寄托着宁老师对范用先生的崇敬;封面,统一丰富的色彩,代表着千书千面而风格统一。

 2005年,唐薇和我接受父母的建议,搜集张光宇先生的作品,出一本画集。当年父亲和叶浅予、张仃、丁聪等已经着手编辑张光宇的画集,我还记得,父亲在丁聪叔叔画的版式上贴上彩色纸条,作为印刷的色标。原本我们只是想编一册画集,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千难万难,但新线索、新发现也源源不断,于是总想收集得更全一点,更精一点(搜寻品质更好的图像)……2011年底,父亲把获中华艺文奖的奖金作为出版张光宇集的赞助款,让我把钱交给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汪家明。他那时是人美社的书记,很快就接任社长。他原是三联的副总编辑,因为喜欢老漫画,在三联就和我混得很熟,是他动员我把张光宇的书拿给他出,并且自告奋勇要出任责任编辑,还可以请宁老师出山做美编。据我所知,几年前宁老师就不再接手书籍设计了,能请他出马,当时唐薇和我简直是大喜过望——这两位可都是当今出版界大神级的人物啊!

   宁老师也是一提张光宇就两眼放光的人。宁老师是1960年进中央工艺美院的,那时,张光宇先生已病倒,不能上课了。宁老师毕业那年,张光宇先生去世了。但是,张光宇先生的艺术却深深印在他心里。当看到我们四处搜寻来的作品,听唐薇讲搜寻的过程和考据,他就很兴奋,因为他一直就在想,要出一套有学术价值的张光宇,而不是仅仅给人看看画。

《张光宇集》

 宁老师是见到好的书稿就要把它做到更好的人。光宇先生的经典之作《西游漫记》,原作保留下来了,但褪色了,为了尽可能还原原作本来面目,宁老师提出以1958年版的《西游漫记》为根据调色,因为那是光宇先生在世时出版的,作为装帧泰斗,他认可的应该是最接近原貌的,于是宁老师、汪家明和我们都把各自手里从不同渠道收来的《西游漫记》拿来比对,发现印刷品也褪色,而保存最好的就是宁老师自己收藏的那本。然后,两位中央工艺美院的毕业生和学过油画的汪家明,盯着印厂把颜色调整到最佳状态,可以说,这套经宁老师修过的《西游漫记》,比原作更接近六十多年前创作时的样子。

《西游漫记》原作扫描图。

《西游漫记》根据1958年版修正图。

    宁老师做《张光宇集》,可以说每幅图的位置、大小以及相应文字说明的位置,都一点点盯着调整。我们搜罗来的作品图片,很多都是几十年前的旧报刊上的图,岁月在上面留下的不仅是发黄,还有水印、缺失,特别是一些在报刊上连载的连环画,每期纸张的颜色都可能不同,不少图都要让人抠出来,再铺底色,而底色看上去很古旧,其实都是精心挑选的。宁老师对抠图也是一丝不苟,抠的差一点,就得重来。他还要自己下印厂盯着,有时一盯盯到挺晚……《张光宇集》最终成书,用图2600余种,由此可知宁老师工作量之大,他那时已是年逾古稀的人。

《费宫人》旧报纸图。

《费宫人》经抠图铺底后的效果。

《朱八戒漫游香港记》旧报纸图。

《朱八戒漫游香港记》抠图铺底后的效果。

   《张光宇集》终于出版了,凡是看过的人都说这套书做得好。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因为热爱张光宇艺术的人凑到一块儿了,就有层出不穷的点子,更何况其中还有两位出版界的大神。

   所以,该我们对宁老师说一声感谢,而不是相反。

   如果说《张光宇集》有遗憾,那就是宁老师在这本书中说的:“作品集准备印刷时,汪家明社长退休了,新社长把1500套的印刷数砍了一大半,只印600套,太遗憾了。”以汪家明的眼光,这套书应该是可以参加装帧设计评奖的书,但是,并没送评,据传是有人说这属于 “自费出书”,因为是用父亲的捐款出版的。

《张光宇集》内页。

《张光宇集》内页。

  宁老师从艺60年,是宝贵的财富,而其中最宝贵的就是宁老师的那种精神——书比人大!现在满世界都是卖书的人,但像宁老师这样爱书、懂书的人,真不多。我也许可以挤进爱书人之列,但和宁老师比,我真的觉得自己并不懂书。

   “书高高在上,我很低。”这绝对是宁老师的肺腑之言。

           2023年6月29日于北京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游刃集:袁荃猷刻纸》

阅读 27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