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有感:从杨梅渐盈中悟基层故事

橙汁兒一
创建于2023-06-28
阅读 2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千林红绽火含珠,熟到杨梅夏至初,作为仙居县的“增收果”“致富果”,杨梅经历了新一轮的春夏秋冬,伴随着盛夏六月盛大登场。到基层锻炼的半年间,在村中的田间地头,我也看到听到许多由“荒地变盛产、青果变红梅、酸涩变鲜甜”的杨梅“故事”,结合几个月来的基层工作,从中有了几点启发。

  坚守从“荒地”到“盛产”的自我沉淀,在基层中深耕“莫向光阴惰寸功”的成熟故事。3年前,垟庄村的娄荣杏接手承包了村中6亩几近荒废的杨梅林,本是缺乏种植经验的他虚心求教、苦心钻研,不是在自家林中摸索门路,便是在其他梅农家请教技巧,终于成功推进大棚种植技术落地,如今每年他家的大棚杨梅也是供不应求,声名远扬。基层工作就如同“盖大棚”,多是在“荒地”中打牢根基,并不是听天吃饭等待“盛产”,唯有在不断求教、自省中积累实践,才能保证学有所用、知行合一。要从“学”中入手筑牢地基。基层常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复杂多变、繁琐,如各项工作的法律法规,上级制定的政策文件,不光是学“字里行间”,更是要懂“细枝末节”,不断坚定信仰、锚定方向、立定本领,努力在工作中遇到情况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其应然更知其必然”。要以“干”字当头躬身践行。走深走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练就一双“铁脚板”,挺起实干“硬胸膛”,在与基层群众、部门单位沟通联系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工作阅历、增长务实才干、提高服务水平。

  历经从“青苗”到“红梅”的淬火历练,在基层中践行“千锤万凿出深山”的转变故事。杨梅的生长从种子生根发芽,至开花结果要经7-10年之久,而后每年需经授粉、防虫、疏果等一系列过程,历经风吹雨淋日晒,才有“满嘴酸甜不思归”的颗颗杨梅爬满枝头。基层工作接触起初的我们也都是一颗颗“青苗”,初出茅庐常沉不住气或是急得跳脚,而后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间,历经磨练一步步转变为“遇事有静气、处事有定力”的“红梅”。一是做好“授粉”。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变的是一代代人的初心与决心,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于“授粉”传承间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基本命题。二是做好“防虫”。严守政治规矩,努力提升“政治三力”,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坚守底线、坚定立场,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仅要扣好第一颗扣子,更好扣好每一颗扣子。三是做好“疏果”。正如杨梅树需要疏果的“取舍”,才得到甜美的果实,在基层工作也要统筹自身所需,锚定目标进行自身“疏果”,洗去平日糟粕的坏习惯、坏作风,以有限的精力体力钻研磨砺结出精华的熟果。

  领悟从“酸涩”到“甜美”的方法秘诀,在基层中探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发展故事。仙居早期的杨梅,多为野生的“水梅”,常因口味酸涩而不受市场青睐,后经“杨梅司令”沈青山等人实地探究向内自省、调研考察向外求索的过程,从一步步引进试种“东魁”和“荸荠”,再到两类品种正式落地生根产果,“仙梅”才逐渐名声大噪。基层工作也如同“种杨梅”,多是“碰壁、停滞”的酸涩,并非“第一口”即是鲜甜,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准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工作游刃有余、有条不紊。一方面,要踏实地“求是”。乘上“调查研究之风”,沉下心、放开眼、驻稳脚,以走访听民声、解民意,以细察了长短、知深浅,以深思顾前后、明舛错,在了解情况中立稳根基,从而避免盲人摸象;另一方面,要静下心“创新”。找准当前工作存在的症结后,把握新特征、顺应新需求、寻求新“疗法”,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埋头拉车”转变为“抬头看路”,同时力戒“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思想,于困境中创新更需有“敢干事则干成事”的气魄,做到“偏向虎山行”。

阅读 2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