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暑你”—爱国主义歌曲欣赏

卢立辉老师
创建于2023-06-28
阅读 16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三岔口中学2023届毕业班假期安全纪实(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为田汉,曲作者为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的时期。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民需要一个能够激发他们斗志的国歌。这时,中国作曲家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歌词激励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奋斗。

     《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意义也非常重要。这首歌曲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被广泛传唱,它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精神象征。在那个时期,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曲被正式定为国歌。此后,它一直是中国的国家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01:29

       由词:乔羽 曲:刘炽创作的合唱曲 《我的祖国》为我们留下了"有形"的音响,而由此升华的"无形"的力量却永远激励着我们的民族勇往直前.

       理解这首歌,理解上一代人对它的情感,要把它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电影里表现英雄用的是浓墨重彩的战争场面,这也是那个年代常见的题材,主旋律。乔羽在受命创作主题曲时苦苦思索后,在一次经过长江时灵感突来,想到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词,随即配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和对家乡的热爱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爱国情怀,使电影里的英雄焕发出一种柔和的人性美,这也是那个年代的“另类”创举。电影公映后,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在欢迎老山前线战士归来时,在海外老华侨听郭兰英的演唱会时,这首歌都曾被人们含泪唱起。因为不管我们来自天南地北,家在何方,正如乔羽所说,“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    

04:05

     《闪闪的红星》

       作曲:傅庚辰    作词:邬大为/魏宝贵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着一个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红军抗击日寇时期。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了红军抗击敌军,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东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一天,汉奸胡汗三带领日军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东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东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东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闪闪的红星》是描写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老师在接受《中国广播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小说里潘冬子的原型是鲍声苏,鲍声苏系湖北麻城籍开国中将鲍先志将军的儿子。”

      这还得从鲍先志将军说起。鲍先志, 1911年3月6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张店鲍家湾一个贫农家庭。1926年秋,鲍先志投身革命宣传活动,并加入少年儿童队,任队长。1930年曾当选村苏维埃主席,当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还乡团将鲍先志的妻子贩买到了外地,将儿子鲍声苏贩卖给了地主。鲍声苏在地主家中受尽折磨。解放后,鲍声苏找到了父亲鲍先志。鉴于鲍声苏文化水平太低,1961年,鲍先志便让鲍声苏到南京军区举办的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当时李心田是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教员。由于鲍声苏在学生当中年纪较大,课余便经常与李心田老师聊天。

      当时鲍声苏向李心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讲到了地主和还乡团的狠毒,讲到了麻城满山红杜鹃(映山红)的美丽,讲到了盼望红军回乡的故事。鲍声苏悲惨的童年深深打动了李心田,“潘冬子”的形象终于跳到了他的面前,为他后来创作《闪闪的红星》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03:48

     《我和我的祖国》是1983年末创作的。

     《我和我的祖国》是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黄新国首唱的爱国主义歌曲,于1983年末创作,1984年1月发表于刊物《音乐生活》,李谷一录制的版本流传较广。

       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中宣部评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一首歌一般来说是先有词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先有曲再有词。歌曲曲作者秦咏诚说:1985年,著名词作家张藜打电话给我,说:我很喜欢你的《海滨音诗》,旋律很美,企图为它填词,但这是首器乐曲,填得不好,你可不可以再创作一首啰?要同样情调的,但旋律不能雷同!当时我正好在北京,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于是一天下午张藜邀请我到家里吃饭,到他家里是下午5点多,嫂子还在厨房忙乎。于是我就开始想旋律,按张藜的要求,不是《海滨音诗》的上行旋律51235……而是下56543215……没想到,我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作曲的都晓得,找到了主旋律,一下子就能展开了,于是不到20分钟,一首乐曲就创作出来了。秦老说:创作出来后,张藜把它揣在了兜里,一揣就是半年。一次张藜去广西,在路上就一直想词,以至于烟头把卧铺的枕头烧了个洞也没有察觉。到了广西,住进招待所,第二天一早起来,推开窗,眼前是一座大山,大山下是一条河,美景一下打开了他的灵感,于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词一下子就涌到了他眼前。

03:09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是王莘。《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1989年,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

        王莘写《歌唱祖国》的灵感

        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回家到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

       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从此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从此《歌唱祖国》就成为新中国历代人奋进的合唱歌曲。

03:02

撰稿:卢立辉

初审:李文柱

终审:刘宏臣

阅读 16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