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炎热的夏天到来时,雪糕成了每个小朋友的最爱,吃完的雪糕小木棒,除了扔掉还能做些什么呢?班上许多小朋友把收集好的雪糕棒带到幼儿园,投放到了美工区,引起了其他小朋友们的兴趣,开始搭建各种平面图形。
经过一周的平面搭建后,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们的兴趣降低了,部分孩子又用雪糕棒和别的教具一起混合搭建,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开始尝试起来。从那以后,孩子们又自发的带来了更多的雪糕棒。
“芙蓉楼”初见雏形
雪糕棒搭建的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挑战欲望。区域游戏时间到了,他们都会冲到建构区,开始搭建起雪糕棒来。
这天,子琳和几个好朋友又在进行雪糕棒的搭建,她告诉好朋友们,今天要搭建一个“芙蓉楼”。
子琳和钰茜在爬行垫上用圆柱体开始垒高,最初的搭在下边,依次往上。子琳拿起雪糕棒,她想用这些雪糕棒来当“芙蓉楼”的围栏。可是不管是横放、竖放、斜放,雪糕棒始终是固定不好。伴随着声声“啊—啊—”,雪糕棒一次次的掉落。子琳有些懊恼的说:“哎呀,怎么又倒了?都几次了,怎么就是固定不上呢?”钰茜说:“是不是雪糕棒太小了呀?”绍允说:“要不咱们用胶水粘住吧”科宏说:“你慢慢的往上面放,轻轻松手吧!”科宏说:“是不是雪糕棒不喜欢这个盒子当底盘啊?”“我觉得是他跟圆柱体不是最佳搭档吧,要不换一下吧”“是不是爬行垫太软了?”们把他挪到桌面上吧!”……
孩子们三言两语的讨论着雪糕棒不固定的原因,根据孩子们讨论的建议,搭建又重新开始。这一次子琳把搭建移到了桌面上,把粘好的的雪糕棒平板用上了。他说:“拼好的雪糕棒平板平扁平的,肯定好固定,让它们俩组合一下试试。”又在雪糕平板上摆上了四个一样高度的小圆柱教具支撑,然后又铺上一块一块雪糕棒平板,上面又是圆柱体和雪糕棒。这样的顺序,子琳她们进行了三次,她自豪的跟旁边的钰茜说“像不像正在盖的芙蓉楼啊?”钰茜歪着脑袋不说话。子琳继续说道:“这是正在盖的楼,你没看见没盖成的大楼都是这样的吗?”科宏说:“这不是还在建设的框架楼吗?上面一层子琳满了雪糕棒,很平很平。”啊!哇,终于成功了!孩子们兴奋的直拍手朝着我喊:“老师你看,子琳的“芙蓉楼”成功了啦”我朝着孩子们点点头,竖起大拇指,孩子们笑得更开心了。
教师的反思
作为教师,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直接介入,是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选择在区域总结时,将问题面向全班抛出,这样做是基于我的跟踪观察:因为这个问题是班上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让我们充分展开讨论,帮助孩子形成发现问题,寻找策略,验证猜想的问题,追踪式的思维模式,我坚信,这将影响幼儿一生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