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我阅读了要镇西老师的《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一书,让我体会到做一名好老师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件需要耐心、信心、爱心的工作。做老师就是在做人的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做教师不能将目标设定为做一个“教书匠”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有崇高的职业信仰。教师需要信仰。有了教育信仰,我们才能志存高远:有了教育信仰,我们才能提升我们为人师表的品味;有了教育信仰,我们才能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快乐。
李:做自尊自信的教师。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敬重和羡慕是两回事。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名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为者”。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请自尊自信:我,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龚:做读书思考的老师。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也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常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很吃力。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记得有人说过,不读书的教师走不到教学的前沿,“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管老师建议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或发到网络和报刊上,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帮助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乐趣。
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黄: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很多的启悟。
我再一次明确了小学教师对于整个教育的重要作用。之所以小学阶段被称为基础教育,其实就是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夯实地基,只有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和能力配套,孩子的初高中成绩不会差。我也知道了阅读与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是每一个人最应该掌握并受益终身的习惯,培养学生基于兴趣的阅读,基于好奇的阅读,基于求知的阅读,基于理解的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掌握抽象的概念,在阅读中记忆重要的知识。
胡:教师的言语评价激励,需要更多表扬学生的努力而非学生的聪明。这个让我想到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家德韦克教授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他曾经用两组孩子,一组孩子当他们解决问题后,表扬他们真聪明,真棒,另一组表扬他们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努力。后来的结果是,那组被表扬聪明的孩子,随着问题难度的提升,变得畏首畏尾,不敢犯错。相反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面对难题勇往直前,不断尝试。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书中提到教师要做到几点,第一就是教师要听多于讲。这带来的好处是,教师话语越少,越简洁,学生越能理解,学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教师多倾听学生回答,这也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动性越强,才会有学习的高效。
陈:我知道自己是中国千千万小学教师中的一员,我所做的能改变什么?所以自己总是伤逝。李老师的成就就是如他所说——“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读着,反思着自己教育教学感觉真的事相差太悬殊了。那就像李老师说的,不比,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的,每天还会有让自己让孩子让同事感到遗憾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每天都坚持和自己比一比,坚持不懈(我就是没有这个韧劲吧),我想我也会不断向“最好的教师”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