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艺术之美 观环境之变 体历史之韵

创建于2023-06-27
阅读 790

靖边县东坑镇第二小学2023年走进自然美术与博物馆研学之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落实新课标和双减政策;为了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了学生能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融合。本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我校特此举办了此次研学活动。

  为了此次研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和保障学生们的安全。我校制定详细的计划。

2023年6月25日,同学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带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准备出发前往榆林市渡渡鸟美术馆、榆林市环境教育中心和榆林市朔方博物馆,开启一场科技与实践的研学之旅。

欢乐启程

张秉军校长亲自开展研学动员大会并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认真牢记自己的职责和每一环节,把孩子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宣布纪律并进行了开营仪式,让孩子们认识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的价值。

怀着激动的心情,踏着轻快的步伐,我们出发了!一路欢歌笑语,承载的不只有风景,还有孩子们对研学的期待。

第一站 渡渡鸟美术馆

历经120分钟的车程,孩子们到达榆林渡渡鸟美术馆。有趣的探索之旅开始啦!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神奇!在这里,孩子们发现美,探索美,审视美。

  榆林渡渡美术馆位于榆溪河畔19公里生态长廊的核心位置,历经两年建设而成,是集艺术展览、公共艺术服务、学术研究、公共教育、艺术收藏、艺术衍生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综合文化场馆。

     

  在榆林渡渡鸟美术馆中,孩子们参观了艺术品陈列区、公共艺术服务区、儿童美术馆、学术报告厅、艺术书吧、文创艺术咖啡区等。

        这是丰富的精神交流与审美学习空间。在这里孩子们观画,听讲解,读书……不仅培养孩子的美学素养和美感认知,更打开了孩子们看世界的眼睛。

参观途中,老师们与孩子们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共同体验作者当时的处境,乐在其中。

第二站 榆林环境教育中心

         榆林环境教育中心是国内首个聚焦“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生态教育中心,也是榆林首个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布展设计紧扣“绿动塞上、生命长歌”主题和榆林自然环境特色。

  观看动植物标本,让学生体会榆林生态环境变迁的历程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让孩子们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延续人类文明。

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一边听讲解,一边自己探索。

与恐龙合影太有趣啦!老师们也忍不住要体验一下。

午餐时光

孩子们全身心的玩了一上午,到了午饭时间,为了给大家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赵亚飞主任餐前立规矩: 不讲话,不浪费并致感恩词: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肓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关心帮助,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 感恩大众信任支持。


  看到美味的食物,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筷子,“狼吞虎咽”了起来!同时,和同伴诉说着一早上的喜悦和收获。

第三站   榆林朔方博物馆

午餐过后,孩子们又来到了榆林方朔博物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孩子们了解到不同展厅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

1、史前陕北展厅:感古陶前世今生;

2、夏商周至明清陕北展厅:观青铜商鼎周彝,赏秦砖汉瓦、历代陶瓷器;

3、草原文化展厅:阅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4、战争文化展厅:览剑戟斧钺、金戈铁马;

5、古生物化石展厅:主要展出黄河流域出土的近40种古生物化石,包括巴氏剑齿虎、铲齿象、短角丽牛、三趾马等珍贵古生物;

6、主题展厅、户外展厅:展品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过程。

  孩子们认真地观察讲解员的示范,希望自己动手的时候,能一次取得成功。

  瓦当拓印真是妙不可言。孩子们在讲解员的指导下认真的做起了画。课程最终目的是通过孩子们亲手制作拓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的非遗文化。

       

听讲解我们是认真的,实践我们是用心的,寻宝我们是兴奋的,得到奖励我们是开心的,收获是满满的。

  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种形式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岁月中非常珍贵的记忆,集体生活培养出来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策马扬鞭趁年少,研学旅行正当时。一天就这样匆忙结束,这趟研学之路,已经结束;而属于孩子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阅读 7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