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学校成立了“口琴社”,犹豫了一下,还是报名参加了。于是买了支C调天鹅口琴,开始尝试着练习。
还记得小的时候跟着大哥学吹琴,买了支F调的重音口琴。之所以买F调的,是因为💖《东方红》💖是F调的,自然学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东方红》咯,然后学会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再然后《打靶归来》......吹的好听不好听,自己也不清楚,但肯定的是,能够按照简谱把音符一个个连续地吹出来了😎
几十年不碰口琴,废了不少劲才把音阶摸清楚了,照着买口琴送的教程,开始了练习,慢慢地吹出简单的旋律来。练得好辛苦,口角也磨破了😂
我没什么乐理基础,就是喜欢听曲子听歌。上学那会儿,晚饭后骑着自行车去教室自习的途中,学校音乐社播放的音乐响起,学生们纷纷停了下来,草地上卧着的躺着的,台阶上坐着的,还有跨在自行车上各种姿势站立着的,整个校园一下子停了下来,只有那美妙的音符在空中律动回荡 ...... 音乐声结束了,学生们纷纷从草地上台阶上跳起身来,跨上自行车,奔向属于自己的自习教室去了。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我自己喜欢的旋律。
现在,拿着口琴,想着把自己喜欢的曲子吹出来,去感受自己与旋律的内心对话。
得益于在口琴社有很好的学琴氛围,有我崇拜的老师,有小伙伴们的相互交流和鼓励,通过一年多的练习,逐渐能够完整地吹出一些自己听上去还说得过去的曲子了。记得我刚学琴不久,吹了些曲子的片段分享到群里,虽然这些片段都很不像样子,琴友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吴老师夸奖我说我的乐感不错。这一夸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练琴更带劲儿了。看来成年人学琴也是需要夸的,哈哈😃
如何把音吹准,这是我们初学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多练习,多吹不同的曲子,逐渐形成肌肉记忆和听力记忆的一致性。
在音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如何解决音色饱满的问题,是初学者面临的另一个困难。一般来说,低音和高音的音色饱和度比较难把握好。不同品牌的口琴调式次序有所不同,如国光复音口琴最低的调式是D,最高的调式是C#,而通宝最低调式是E,最高调式是D#。不同类型口琴的调式次序也可能有所不同,如通宝10孔口琴最低调式是G,最高调式是F#,这与通宝复音口琴有所不同。我的体会是,低音吹吸要轻和匀;高音要用气充盈,利用更大的口腔空间使气息更平稳,这样才能使音色更饱满。多练习,慢慢地就会找到音色饱满的感觉了。
接下来,我们初学者遇到的问题就是吴老师所说的“乐感”或者“韵律感”。之所以我们经常吹的曲子音准音色都不错,但就是不好听呢,就是韵律不和谐导致的。我认为,韵律体现了曲目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这是音乐与内心的一种共鸣、一种相互交互。为什么有些音乐使人亢奋,有些音乐使人心静,就是我们的韵律感使然。加深自己对韵律感受的办法,我的体会主要是要多听,反复地听,在内心寻找自己与音乐的共鸣,寻找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同样一首曲子,有很多版本,我们要多听几个版本,找到我们最喜欢的那个版本作为参照,或者作为k歌伴奏。只有当我们和乐曲能够通过内心律动共鸣了,我们吹的曲子才能按照我们内心的渴望表达好曲子的情绪。
有了以上谈到的音准、音色和韵律感的认识和体验之后,我们开始面临一个具体的选择问题,就是用什么调的口琴来吹一首曲子。曲子的调性,一是曲谱上有标注,再就是所用的伴奏曲也有其调性。当我们开始吹一首曲子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曲谱或者是按照伴奏曲来确定用什么调性的口琴。但这样做,我们忽视了这样几个因素:(1)歌曲中男声和女声的音色是不同的;(2)口琴的音色和人声或其他乐器的音色也是不同的;(3)我们作为初学者对口琴音色(特别是高音和低音)的把控能力往往是不足的。这三个因素是需要综合起来考虑的,再加上以下两点简单的做法:(1)考虑我们用什么样的音色来表现作品,是低沉(音低)还是明亮(音高),(2)尽量在k歌伴奏调性基础上只做少量的升降调处理,以免伴奏曲失真过大而影响韵律感。其实,这就是按照我们内心想要的效果,这是最重要的。
比如,听到琴友火苗用B调吹奏的草原歌曲《莫日格勒河》后非常喜欢,音色明亮优美。但我想用情感更深沉的方式来表现,所以我就用了F调,采用科尔沁夫原唱的伴奏曲。再比如,《美丽的漓江河》火苗用A调吹的效果非常优美流畅,感觉歌声与景致融为了一体,但我想尝试用更明亮的效果表现歌者愉悦的情调,所以我选用G调高八度的方式吹奏,达到了我内心想要的那种效果。
《莫日格勒河》 复音口琴 F调
《美丽的漓江河》 复音口琴 G调
10孔蓝调口琴有其独特的音色表现,在个性表现方面更容易发挥,在年轻的口琴爱好者中应用比较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也可以用10孔琴吹奏出一些曲子了。《黄昏》这首表现个人伤感情绪的歌曲,用复音口琴表现难度有点大,而用10孔琴吹奏,感觉就有点味道了;《我的祖国》是一首很传统的曲目,难点在于副歌的个人情感抒发与“一条大河”场景的融合,需要比较明亮优美的表达,而主歌合唱旋律需要高亢有力的表达,用一支口琴表现《我的祖国》确实是有点难度的。为此,我选择了金志文原唱的伴奏版本(保留了合唱的效果),用最低的G调10孔口琴,吹奏的效果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让我喜出望外。
《黄昏》 蓝调口琴 A调
《我的祖国》 蓝调口琴 G调
有的时候,听到一首歌曲,会突然与自己所经历过的场景联系了起来。我第一次听到李健的《美若黎明》这首歌时一下子就被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造出的音乐场景所吸引,联想到自己黎明时分骑行穿越于群山之间的场景,就立刻练习了这首曲子,配上骑行的视频素材,做了一个小视频,也给自己带来了别致的回味。
《美若黎明》 复音口琴 C+C#调
学习口琴有一年半了,也算是自我小结一下,感觉自己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始真正喜欢吹琴了,就像我多年前开始骑行一样,开始也不经意地加入,到真正地喜欢。对我来讲,吹琴和骑行一样成为了我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写了这么多,与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对朋友们培养兴趣有启发。
最后,根据征文老师的要求,我还是想谈谈吹琴与健康的关系。有人讲吹琴有益于身体健康,有人讲吹琴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有人讲 ......。我想可能是吧,但我并不在意这些,就像我喜欢骑行一样,我并不把骑行与健身延年益寿相关联,就是喜欢呗。要是一定要关联,会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为活着而活着了,就太没意思了。吹琴和骑行一样,让我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是我喜欢的方式。
就这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