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游记

趣自然 大地
创建于2023-06-25
阅读 32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总得去一趟五台山吧。这一次,趣自然家庭共建研学俱乐部一行7家18人,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了台怀主要寺庙礼佛,重走500年前徐霞客路线看日出、沿着90年前梁思成林徽因足迹参观佛光寺的行程。我们住台怀镇典型的禅意客栈,吃最正宗的素餐和当地美食,经历了一次充实而美好的旅程。

于老师五台山东台拍摄

于老师五台山东台拍摄

6月21日晚6点,我们坐上了开往五台山的大巴。

小长假前一晚出京真是堵,但是大家研学的热情高涨。在车上,我们展开了对五台山的讨论,为什么称五台呢,有古籍记载: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五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更有天人合一、精美大气的建筑。

1、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我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补充:四大佛教名山指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2、五台山有长于25亿年的历史,拥有完整的地层,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典型奇特,是我国地质科考的重点地区。





地质年代表

3、五台山有漂亮的亚高山草甸,中低山分布着针阔叶林,植被非常漂亮。这里也是华北地区唯一拥有冰缘地貌的地区。这里是驴友和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4、五台山是历代皇家道场,这里建筑精美大气。佛光寺更是我国仅存的三座唐代建筑的代表,是清华、天大、同济等建筑系学生的研学基地。

讨论完五台山,我们开始玩起了英语词语接龙游戏,大人孩子都加入了游戏,不亦乐乎。困了,我们就睡一会儿。凌晨,车终于到了景区售票口。一下车,一股寒气袭来。从海拔40多米的北京到海拔1800米的台怀镇,我们一路向上,平均气温也下降了十几度。难怪五台山又叫清凉山。这里的北台海拔3058米,是华北屋脊。

终于在出发7个小时之后,我们入住了温暖的客栈,经过一路的颠簸,大家睡得都格外香。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导游小曲与我们汇合。小曲说,下面的路都堵死啦,她开车一个小时没走多少,后来把车停路边走上来的。我们熬夜住在山上看来非常明智。在小曲的带领下,我们带上准备好的供养,开始了一天的礼佛之旅啦。


先来一张全景图,从黛螺顶看殊像寺-塔院寺-五爷庙-显通寺-菩萨顶,可见清晰的中轴线,建筑与山势完美融合,天人合一。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菩萨顶。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    黄教)寺院,位于灵鹫峰上,据传为文殊菩萨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    ;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

走过菩萨顶前面的108级台阶,看我们笑得多开心,因为我们都是没有烦恼的人啦。

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

菩萨顶参照皇家制式营造,金碧辉煌,被称为五台山的布达拉宫。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回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佛。




大文殊殿重建于清朝,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法轮,虽已历经数百年色泽依然鲜艳如新。大殿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寺院,是一座青庙(和尚)寺院,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之一。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

显通寺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

木建筑:大雄宝殿

砖石建筑:无量殿

铜建筑:铜殿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塔院寺。塔院寺有释迦摩尼佛的舍利,是虔诚的佛教徒来到五台山第一个要朝拜的地方。

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

第四站,我们来到了五爷庙。都说五爷有求必应,这里果然人超级多。很多人来五台山,专门来拜五爷求财求事业求平安,也有很多人是来还愿的。

中午,我们在五台山最知名的素餐馆一盏明灯品尝素斋,喝金莲花茶。吃完饭,我们还喝了圣泉水。

接着,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第五站,文殊寺。这里有最大的真容文殊像,是莘莘学子来五台山必拜的地方,大人和孩子都拿了一柱清香,祝孩子们考试顺利,学业有成。

第六站,我们开始了黛螺顶小朝台,这也是今天最累的行程。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经过半天的徒步,老人和年龄小的孩子已经耗完电了,于是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缆车,另一路徒步1080级台阶,走大智路。这是一条修行的路,走完能消除所有烦恼,增添智慧,逢凶化吉,一生安顺。

缆车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

还是徒步快,最先登顶的两个小伙子

绿树掩映的黛螺顶

在黛螺顶朝拜了五方文殊。我们就完成了今天的礼佛之旅啦。一看步数,小伙伴最多的走了6万步。真是为你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晚上,我们齐聚一堂,吃粽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过一个大团圆的端午节。

第三天,2:40集合,我们一起去看日出。

出山拍照

从鸿门岩到东台顶,我们一路沿着大路走。从满天繁星到东方泛起鱼肚白,在日出前我们都登上了台顶。先上几张不同设备(手机、相机、无人机)拍出来的照片。

手机拍摄

相机拍摄

无人机拍摄

手机拍摄

还真是无论设备多么先进,都没有亲临现场观看日出壮观。旭日穿过云海缓缓升起,真是太美了!

看完日出,我们在五观堂吃了斋饭,身体暖和多了。当然吃完饭,我们都没有忘记表达感恩感谢。

打卡东台顶望海峰。

我们六人,选择走小路下山,另一路小分队的人,已经坐车下山啦。在这里,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风景不要太美啊。

小路美景

这朵花惊艳到了我们

回到鸿门岩的两位爸爸继续用无人机拍大片。

玩起了变身

拍完美景,我们返回客栈,退房向佛光寺出发。快到佛光寺时,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这里的盘子真是大啊,点的餐怎么都吃不完,罪过罪过。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了佛光寺。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脚下的豆村,寺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年-公元499年),唐武宗灭佛“会昌法难”后,寺内建筑被毁,现在留下来的东大殿为唐大宗十一年(857)年所重建。

一进佛光寺的大门,若隐若现的东大殿映入眼帘,虽然我们的队员见多识广,但还是惊呼,这真是好地方。讲解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佛光寺。

入门处合影

佛光寺是梁思成、林薇因等营造学社成员于1937年发现的。那时的中华大地不仅饱受着战火摧残,连人的文化信仰也在被不断蚕食。日本专家说我国国内已经没有唐代以前木质结构建筑,想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京都和奈良。梁思成相信在中华大地上,一定存在唐代建筑。作为一位建筑学家,自己的使命就是去找出它。这不仅可以让国人骄傲的抬起头来,还可以补齐中国建筑史上“唐代”那一块拼图。事实上先生也一直身体力行的这么做了。从1932年到1937年初,历经几年的走访,他们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收获颇丰。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破除那个魔咒——没有唐代建筑。寻访到年代最久远的建筑,是辽宋时代的独乐寺与应县木塔。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给了他们灵感,他们查阅《清凉山志》和《佛祖统计》等资料,确定了佛光寺的大概位置。根据以往野外调查经验,他们认为越是号称“名胜”的地方,古建筑越易遭到毁坏,多数建筑则在毁坏、重修、再毁坏、再复建的循环中衰败湮没,侥幸残存者则越来越偏离本来的神韵、特色和风格,沦为一堆泥巴糊成的、死的石材木料或假古董。这也正是中国营造学社对大唐三百年众多名寺古刹,苦苦寻觅五载而始终不得的症结所在。

从史料所示地理位置可知,佛光寺并不在五台山的中心——台怀这一地区,而是地处南台之外的僻野之乡,此处并非世俗的“名胜之地”,或可有原物保存至今。根据这一推断,梁思成夫妇会同中国营造学社莫宗江、纪玉堂两位助手,于1937年6月下旬开始了注定要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大唐古迹发现之旅。

正如佛家偈语:千载一时,一时千载。如此重大的因缘,需要探索者的真诚、智慧、勇气、时间,外加一点运气。

骑着毛驴寻找佛光寺的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等一行人。

林徽因爬上五台山佛光寺的经幢,进行实地测绘。

林薇因擦拭屋顶

当年,林微因发现东大殿西侧一根大梁上有很淡的毛笔字迹:“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与大殿外的石经幢“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梁上的题字与石经幢上的刻文相互吻合,最终确定了东大殿的建造时间。石经幢上刻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根据推算,应该是公元857年,该寺距今年已有1166年。

林薇因与宁公遇合影

佛光寺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不多说了,上照片感受一下来自大唐的气息。

侧面的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俯瞰图

东大殿转角斗拱:出檐3.9米左右

梁架大叉几作法

东大殿正面图纸

东大殿测面图纸

营造学社手绘图

佛龛上的唐代彩塑

唐代壁画

大家庭合影

殿后的山岩中有一种五台山绿岩,约有将近30亿年的历史,是最早的陆地岩石之一。与这些岩石的年岁相比,边上东大殿的历史也就是倏忽一瞬。但这「倏忽一瞬」的千年岁月,对人间来说,又早已是沧海桑田。

在30亿年的岩石与千年古刹间,我们留下了全家福。

都说每一个来五台山的人都会遇到文殊菩萨。回望整个行程,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团队中有老人有孩子,五台山车辆限流,天气预报报告看日出那天有雨,小长假五台山人多大堵车,行程安排比较饱满,端午节那天餐厅粽子卖完了......但是我们团队成员团结一心排除困难,每个人都怀着美好心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行程更美好,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们达成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广结善缘,文殊菩萨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或是山上遇到的僧人,或是服务我们的人员,或是我们的团队成员,亦或是那个默默保佑我们好天气的大自然。

正如孩子们说,心怀美好,我们完成了挑战,看到了美景,虽然劳累,但是我们很有成就感。相信多年之后这个美好的行程仍然是我们美好的记忆。

来过五台山的我们,相信更多了一份豁达,一份智慧。心怀善念,顺其自然,但尽人事,莫问前程。

领队介绍:

张静

天津大学工程力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历任韩国友利投资证券消费品行业分析师、京东数科市场分析部负责人、东易日盛投资总监。育有一儿一女,2019年起研究哲学和教育,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2023年创办趣自然家庭共建研学俱乐部,致力于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社交、研学和社会实践平台。

阅读 32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