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婉平

胡婉平
创建于2021-03-31
阅读 2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家长们:

您的宝贝上幼儿园后有没有被抓,被咬,或者抓人咬人的事情发生呢?发生了您会怎么样处理?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是老师照看的问题?还是某个孩子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不信,请看我的解读:

孩子们入园也经历半学期时间的磨合啦,老师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默契,他们可以乖乖的听老师讲故事,也可以听老师的指令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了转移,开始关注身边的同伴、老师等,甚至许多在家会被拒绝的事情在幼儿园可以探索着自己去解决了。这时的孩子似乎一下子成为了自己行动的主宰,而不再完全的受到支配,可以自己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了。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也是每年小班新生入园后都会出现个别孩子爱咬人或打人、抓人的问题。为什么小班孩子喜欢咬人或打人、抓人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由长辈看护,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机会很少。即使有些家长意识到位,经常带孩子外出的,其实孩子还是在和我们大人玩,与同龄幼儿单独接触的时间几乎没有。而老人因为体力和活动能力的限制,在带孩子时候,为了保护孩子和自己,往往会给孩子许多的行动性约束。这就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有了一个弱者的烙印。这些孩子自我的保护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遇到问题和危险往往会不知所措,就用咬人或抓人来保自己。 再一个就是有的孩子不想小伙伴碰她触摸他时,她也会无意识的用咬或抓来潜意识保护自己。


2.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成熟

三岁左右是幼儿语言迅速发展时期,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贫乏的时期。也就是说三岁左右的幼儿肢体语言能力大大高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不能马上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时,肢体语言就成了孩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抓人、咬人、打人就成了孩子消除心中不满情绪、引起别人注意、渴求成人疼爱的一种表现。

3.孩子在交际方式上的缺乏

三岁是孩子开始进行社会交往的萌芽期,在此之前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孩子入园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他们开始集体生活,开始关注集体,那么摩擦再所难免。他们会为玩具,为食物,甚至会因为任何的小事情发生冲突,咬人,打人,抓人的情况就在这个时间大量的发生了。虽然教师预先的一些安全教育已经开始,可是孩子们在自我约束和运用自我保护的手段上还不可以做到非常理想。

❤️建议家长们这样做❤️

🌺当得知宝宝打人时:

     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相当重要,这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有着巨大的作用。家长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宝宝,既不要表示高兴,也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要打孩子。

1、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等宝宝平静以

后再跟宝宝讲道理。

2、问清楚孩子打人的缘由,和孩子一

起分析打人的对错和需要负起的责任。

3、如果责任在自己的孩子,应主动让

孩子向对方道歉。

4、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

这是一种错误行为。

5、如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

长共同商量解决。

6、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则性 评论问题,则要教育孩子学会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利益 。


🌺预防孩子打人🌺

1、培养宝宝的爱心,例如让宝宝养小动物,跟布娃娃玩耍,哄布娃娃睡觉,洗澡,盖被子等。或教会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让宝宝学会表达别人的爱。

2、经常带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学会与人交往,学习分享和互相游戏,团结协作。

3、要经常与宝宝交流沟通,培养宝宝

乐观开朗的性格。

4、家长树立正确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打情骂俏。

5、给宝宝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暴力倾向的 家庭对宝宝的影响非常大。少让孩子看暴力电视或者故事书!

    

刚入园小班幼儿的情感水平较低,而且外露,不稳定,所以小班宝宝咬人打人现象大多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现在随着孩子们的不断适应和年龄的增长,这一现象在慢慢减少,所以除了正确的引导,还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这只是他们成长过程必经的阶段。同时感谢家长对我们班级工作的配合和理解,帮助宝宝一起度过每个不同的成长阶段!

遇到问题,家长和我们老师私下进行交流,不要直接去训斥其他孩子,也不要私下找对方家长“解气”心疼自家孩子那是当然的,但心疼得放在心里,自家的宝宝如有这种现象要配合老师进行引导等等,相信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宝宝们会越来越好!!我们班级所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要在班级“微信群”做正能量的传递者,感谢大家的配合!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身边的美好!

阅读 2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