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感受递减法则的存在,问题来了。当孩子被家长打了几次后,他的感受开始发生变化了,被妈妈打屁股其实没有那么痛,大概也就三分痛。可是那个倒霉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多,他会发现做作业的痛苦竟然变成八分了。打屁股三分痛,做作业八分痛,孩子就会重新选择了,他心里在想:我宁愿被你打屁股也不想做作业了。我见到这样的孩子挺多的。
有一次爸爸妈妈两个人把他们的孩子扭送到我的办公室,那个孩子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我了解到孩子才三年级,却把小拳头捏得紧紧的,眼神冷冷的。当父母说明来意后,我就对孩子说:“小朋友,我们聊聊吧。”他狠狠地说:“不聊。”我又对他说:“还是聊聊吧,不聊的话,你也回不了家,我也下不了班,配合一下吧!”孩子想想有道理,他说了一句话:“你叫他们出去。”他指的他们是他的爸爸妈妈。这个时候我就跟他爸爸妈妈说:“两位家长,我跟孩子交流的时候需要你们回避一下。”那对夫妻气冲冲地就出去了。父母出去之后我就准备跟孩子聊天了,结果还没等我开口,那个孩子就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做了个动作,他把那个裤管一提起来之后说了一段话:“老师,我告诉你,我爸几乎天天都要打我。他今天还要用脚来踢我,这里到现在都痛,我怀疑受伤了。”讲到这里还没结束呢,下面才是他真正要表达的,他说:“老师,我想请问你,我可不可以到法院去告他们?”才三年级的孩子啊,维权意识可强了。现在有些孩子把《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得比成人都清楚。我知道不能让孩子去告他父母,不然不成挑拨离间了吗?我只能跟孩子说:“孩子啊,按道理说是可以告的,但是你还是个未成年人,所以你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就是告了,法院也不会立案的。”我讲到这里呢,孩子说:“那算了,我就不告他们了。”我就问孩子:“你爸爸为什么要天天打你呢?”那孩子说:“不就不学习,不就不做作业嘛。”我说:“孩子,不做作业就要被打,你把作业做了,那不就不会被打了吗?”我满以为这样的诱导孩子能听懂,没成想这个孩子满不在乎地讲一句话:“他要打就打呗,反正也不会把我打死掉。”他马上又加了一句,这句话太重要了,通过这句话也许家长们会更了解孩子的心理。这句话是这样说的:“老师,我告诉你,每天晚上他们都会打我,不过打到九点半的时候他们就停了,然后他们就会说一句话:好了,今天不早了,赶紧洗洗去睡觉,明天再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哼,明天还是那一套。”我听完真是大吃一惊,这个孩子非常清楚地知道只要晚上熬到九点半,今天就过去了。所以他的概念非常清晰,只要今天不死,明天的太阳一定会照常升起。他把后果想得明明白白了,那个挨打的后果是吓不住他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就不怕你打了,有些家长还以为打是有效的。一般情况下,孩子年龄还不大的时候或者刚开始,打是有效果的,打到后来就没有效了。
你打到后来,孩子心里受伤之后,他可能就会怨恨你,亲子间的关系就会出问题,那就更可怕了。我在后面关系那段还会有详细说明。有些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的有些事情,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了。她们会问我这样的问题:“老师,请教个问题哦,我家孩子以前吧,我打一个屁股可以管一个星期哦;后来打一个屁股只能管三天了,再后来打三个屁股只能管一天了,到现在我打一顿屁股一转身都没用了。这是怎么回事呀?”我相信家长们现在应该理解了吧。
打,也可以算是激发动力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偶尔使用可以,但千万不能依赖。我就发现有些家长总希望找到一个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希望这个方法是万能的。今天发现打屁股是有效的,他以为就是孩子欠揍,从此就想用打来解决问题。如果你这样教育孩子,早晚一定会死路一条的。给大家一个原则,如果孩子不是触犯到了底线,千万不要轻易用这个方法。但是假设他真的触犯了底线,偶尔用一下,也是可以的。你也不要觉得,很多专家说了,我不能打孩子,从此以后再也不打了。即使孩子无法无天了,你也不打了,那这个孩子将来就可能没有办法教育了。教育的关键是把握这个度,教育可以说是一门技术,在很多时候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就在你拿捏的分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