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将至,安全最大——中四班防溺水安全知识篇

2022级4班
2024-06-30
阅读 3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进入盛夏

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关注溺水、雷雨、高温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本园总结历年安全要点现向家长倡议,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防溺水安全要点

常见危险行为

  • 到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摸螺等
  • 在水里或水域周围与同伴打闹
  • 进行水上活动时不穿救生衣
  • 在雷雨天气游泳
  • 对自己的游泳能力认识不足所做出的大胆逞能行为
  • 争强好胜,迫于同伴压力尝试冒险
  • 饭后、剧烈运动、饮酒或者服用药物后游泳
  • 身患感冒、眼疾等疾病去游泳

四大错误认知

问题1:人一旦溺水,一定会瞎扑腾并大声呼救,附近若有人则很容易获救?

纠错:溺水事故大多是悄然发生。溺水时,吸入空气是第一需求,当人的口鼻在慌乱中短暂浮出水面,受本能驱使会全力吸气,此时会有大量的水呛水气管,根本来不及发声。

问题2: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纠错:自然水域水面下的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问题3:只要获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纠错:当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就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发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时,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脏骤停。

问题4: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纠错:溺水者慌乱中求生时,力量惊人。因缺乏救援经验,热心群众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非受过专业训练或者经验丰富者,切忌下水救人,应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记住四个不等式

浅水区≠安全区

浅水区同样有风险,可能有波浪的冲击,被卷入深水区;水底太滑,导致人站立不住;在情况复杂的水域,可能水底突遇深坑。

游泳圈≠ 救生圈

普通游泳圈标准不够,还可能脱离身体。

会游泳≠ 能救人

即使是游泳多年的成年人,下水施救时也是十分小心。救援者要带溺水者游到岸上,需要相当的力气,很多成功的救援也是靠多人协作。所以,孩子们不可依仗自己会游泳,贸然下水施救。

景观池≠ 戏水池

因为小孩身材瘦小,即使景观池水浅,也容易导致溺亡。景观池中的水景喷泉需要用电,有可能水中漏电。

二、雷雨避险安全要点

  • 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 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 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暴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 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厘米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 应及时了解掌握气象信息,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提醒孩子尽量留在家中或其他安全场所。
  • 若遇洪灾,先到屋顶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品将身体与树木等安全固定物相连。等到达相对安全之地,应立刻发出求救信号,争取及时被营救。
  • 若遇到雷雨天气,请拔掉插头,关上电源,不到易触电的场所活动;不到大树下等易遭雷击的危险处躲雨,避免雷击。
  • 雨后山区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请尽量避免或减少到山区出行。

三、高温避暑安全要点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 孩子在中暑前都会有一些先兆症状,比如:皮肤起红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四肢肌肉酸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中暑。
  • 轻度中暑:孩子会出现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大部分都伴有体温明显升高的症状。

常见症状的应对

1.热疹,又称痱子,是一种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大量出汗而引起的皮肤刺激。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少年儿童,这种皮疹在肌肤凉爽后不久可自行消失。

怎样识别:痱子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丘疹,常出现在脖子、上胸部、腹股沟和肘折处等。

怎样处理:热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提供一个凉爽、湿度小的环境,保持患处干燥。热疹的治疗很简单,通常并不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救助。

2.晒伤。人们应尽量避免晒伤。虽然晒伤引起的不适通常很轻微,一般一 周以后可自行缓解,但它仍然是一种对皮肤的伤害。严重的晒伤需要到医院进行医治。

怎样识别:皮肤变红,感到疼痛,暴晒后温度异常升高。

怎样处理:如果未满1周岁或出现发热、水泡或严重疼痛的症状,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在处理晒伤的皮肤时,应记住以下要点:

▲避免反复日晒。

▲晒伤的地方请冷敷,或浸泡在凉水中。

▲在晒伤的地方涂抹保湿乳液,不要使用霜、软膏等质地过于浓稠的护肤品。

▲不要挤破水泡。

3.热痉挛。通常发生在人进行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时,使人身体中的盐分和水分随汗液一同流失。肌肉中的含盐量低可能是造成热痉挛的原因。此外,热痉挛也可能是热衰竭的一种表现。

怎样识别:四肢、腹部等大肌肉群的痛性痉挛,体温可能会升高,一般不超过40°C。

怎样处理:转移至凉爽通风的地方,补充液体的同时,给予肌肉拉伸及按摩。

阅读 3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