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品,形状像三角形,外面用竹叶或者菜叶包裹。各地的粽子口味不同,有咸的、甜的、辣的等等。吃粽子的习俗源远流长,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把糯米包裹成三角形,扔到江里喂鱼虾。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食品称为“粽子”,并在端午节食用。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龙舟是一种长约10米,宽约1米的木质船,船头和船尾都有一个龙头和龙尾,船上有20-80个人划桨。赛龙舟的起源也与屈原有关,据说他投江后,人们划船去救他,但最终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后来,人们就在每年的端午节举行赛龙舟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习俗。比如,人们会在门口挂艾叶和菖蒲,以驱邪避瘟;还有踏青、插艾草、饮雄黄酒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佩戴香囊。香囊是一种用布料制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香料和草药。人们佩戴香囊的目的是为了驱邪避瘟、祈求平安。不同地区的香囊制作和佩戴方式也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祈愿。
下面请欣赏我们班以编织五彩绳的方式纪念的这一天
宝妈们跟宝贝携手完成端午节吉祥物五彩绳,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以及丰富了亲子时光。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节日。无论是吃粽子、赛龙舟,还是佩戴香囊,都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祝愿大家端午安康!